文/本刊記者 雷玄
5月17日,國家統計總局發布最新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顯示,2021年1-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373億元,同比增長29.6%,兩年平均增速為4.2%。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一季度消費在三大需求當中的貢獻率已經回升至最大。
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153億元,同比增長17.7%;比2019年4月份增長8.8%,兩年平均增速為4.3%,較3月份回落2個百分點,低于市場預期。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29468億元,增長17.9%。扣除價格因素,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5.8%,兩年平均增長2.6%。從環比看,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32%。
對此,付凌暉表示,4月份消費增長仍然保持擴張態勢,有三個特點:
一是從消費類別看,在商品消費恢復的同時,服務消費也保持恢復。4月份商品零售兩年平均同比增長4.8%,與1-3月份持平。從服務消費來看,4月份餐飲收入兩年平均同比增長0.4%,一季度兩年平均下降1%。
二是從消費形態來看,網上零售繼續保持較快增長。1-4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兩年平均同比增長15.6%,比1-3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從實體店零售來看,兩年平均增速也比上月有所加快。
三是從商品零售來看,多數商品零售類別都保持了增長,18個大類當中有17個大類兩年平均增速都保持了增長。其中,基本生活類、升級類商品零售增速是比較快的。
值得一提的是,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7%,增速比3月份回落16.5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統計師張敏解讀稱,月度增速回落主要受同期基數變動、前期部分消費需求在3月份釋放等因素影響。從上年基數看,2020年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個百分點。今年4月份市場銷售的基數明顯高于3月份,是月度增速回落較大的重要原因。從本年情況看,年初受疫情影響的部分消費需求在3月份釋放,導致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較高。
對此,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王靜文對媒體說,影響消費的最主要因素已經不再是消費場景,而是消費能力。從收入端看,居民收入增速放緩和分化加劇,不利于消費回升。4月調查失業率回落0.2個百分點至5.1%,但1至4月新增就業人數仍然低于2018年和2019年同期;從負債端看,居民杠桿率連創新高會限制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根據社科院數據,今年一季度居民部門杠桿率下降0.1個百分點,從2020年末的62.2%降至62.1%,為2012年以來首次季度性杠桿率下降,但仍處于較高水平,后續會繼續對消費形成擠出。
王靜文認為,下一階段的政策著力點,一是促進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盡快恢復,二是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以城鄉居民收入普遍增長支撐內需持續擴大;三是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四是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給,防止以學區房等名義炒作房價。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對媒體則表示,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較上月有所回落,主要反映季節性和基數因素,并不意味著居民消費支出放緩。一是1至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兩年均值4.2%,與1至3月持平;二是與去年同期相比,國內居民在服務業及非必需商品的消費明顯增加,二季度經濟活躍度明顯增強。
付凌暉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后期來看,消費會繼續發揮穩定器作用,有很堅實的支撐。隨著經濟穩定恢復,就業在擴大,一季度居民收入也在增加,這有利于提高消費能力。盡管近期出現了一些局部疫情,但是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較好,有利于增強消費者信心。隨著經濟恢復,消費者對于經濟前景的預期在改善,也有利于增強消費預期。從這些方面來看,預計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還會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