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種植香蕉的王大哥最近很苦惱:此前為解決流動資金問題,他申請了一筆貸款,并通過投保個人借款保證保險增信。近日王大哥流動資金緊張還款有壓力,他在上網時看到代理“全額退保”、“全額返息”的廣告,想到可以減免一些費用,王大哥有些動心。保險起見,王大哥先去咨詢當地媒體,得知自己差一點就陷入“代理退保退息”的黑產圈套。
近年來,“代理退保”、“代理投訴”的情況屢見不鮮,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2020年4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防范“代理退保”有關風險的提示》,提示廣大消費者根據自身需求謹慎辦理退保,依法理性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各地監管部門先后發布超過50次的風險提示,2020年10月,中國銀保監會海南監管局辦公室、海口市金融工作辦公室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打擊金融領域惡意投訴代理行為的通告,嚴打“代理退保退息”。
“代理退保退息”的套路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出售“投訴技巧教程”收取手續費、咨詢費等費用,二是誘導受害人簽訂所謂的“代理維權協議”,并要求受害人提供保單、身份證號、銀行卡、聯系方式等涉及個人隱私的敏感信息,預先收取費用或者承諾成功逃費、逃債后收取提成。
一般來說, “代理退保退息”主要存在三大風險:一是失去正常的保險保障,河北省保險行業協會提示廣大保險消費者在購買個人貸款保證保險時的注意事項,也提醒大家警惕“代理退保”風險。借款人在購買保證保險后,若在未還清貸款前提前退保,將導致借款機構的信貸損失風險上升。借款機構可能要求提前還款,影響借款人對該筆借貸資金使用的穩定性。若借款人發生債務違約,其信貸違約記錄將被上傳至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對個人未來的貸款、就業、出行、任職等方面產生較大限制性影響。
二是存在資金受損或遭受詐騙的風險,某些“代理退保”行為并非真正為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而是以牟利為目的。退保前要求消費者支付高額手續費或繳納定金,退保后誘導消費者“退舊投新”,購買所謂“高收益”理財產品或其他公司保險產品以賺取傭金。
三是造成個人信息泄露。銀保監會消保局指出,一些從事“代理退保”的個人或團體打著“維權”幌子獲取消費者信任,并與消費者簽訂所謂的“代理維權服務協議”,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證、保單、銀行卡、聯系方式等涉及消費者隱私的敏感信息。除“代理退保”外,有的組織還從事信用卡套現、小額貸款業務,消費者個人信息資料存在較高的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惡意使用的風險。
對此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對金融消費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消費者要選擇正規持牌機構,注意查驗相關機構是否具備經營資質,防范非法金融活動侵害。
二是選擇正規銷售渠道,消費者要在正規營業場所接受金融服務,通過金融機構官方線上線下渠道購買產品,該錄音錄像的要錄音錄像。
三是選擇正規從業人員,金融消費者應注意查驗提供銷售服務人員的金融從業資質,防范詐騙風險。對不明的電話、鏈接、郵件推銷行為保持警惕。不隨意提供個人信息、金融賬戶信息,不輕易點擊不明鏈接,不向不明第三方轉賬匯款。
四是通過正規投訴渠道反映問題,消費者發現自身權益受到侵害后,可以通過金融機構或監管部門投訴渠道反映問題,依法合理維護自身權益。注意防范“代理投訴”“代理退保”行為造成的二次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