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智能健身鏡成為健身領域的一大網紅產品,健身達人、明星網紅紛紛打卡種草,國內市場也涌現出了一批智能健身鏡產品,什么是智能健身鏡?目前市場反應如何?
智能健身鏡受市場追捧
北京的李女士一直有健身的習慣,兩個多月前她入手了目前市面上銷售火爆的一款智能健身鏡,李女士告訴記者,對于像她這樣每天打卡的健身愛好者來說,健身鏡相比起線下健身房便宜又便捷。
作為集人工智能、內容服務、硬件于一身的新型健身產品,健身鏡在關機狀態下和普通的鏡子沒有什么區別,開機之后,鏡面上就會出現AI虛擬教練,在線實時指導教學。對于一些沒有時間去健身房的消費者來說,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在家健身,還可以和孩子一起鍛煉,增加親子互動。
作為健身領域今年最熱門的智能產品,眾多廠家紛紛推出各種健身鏡產品。據天貓電商平臺透露,目前已經有6~7個智能健身鏡品牌在天貓開店或者正在開店的過程中,這個數據比雙十一前將近翻了一番。
據天貓運動戶外健身器械行業負責人介紹,智能健身鏡品類在618期間的表現非常出色,整體的成交已經達到大機械行業Top5的水平,預計在八九月份會有一波開店高潮,整體的貨品寬度會提升50%以上。
根據天眼查數據,如若算上生產廠商,以及核心供應鏈企業,這條賽道已經云集近兩百家企業。除了搶占居家健身入口,不少健身鏡品牌也另辟蹊徑,把目光投向酒店、醫院、健身房、體測中心等應用場景。
健身鏡仍處于市場培育期
智能健身鏡產品的突然走紅,也讓不少人產生質疑,一面健身鏡售價幾千元,到底值不值?昂貴的健身鏡究竟是智商稅,還是下一個新風口呢?
記者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搜索發現,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健身鏡產品,價格從2000~9000多元不等。業內人士認為,智能健身鏡現在仍處于市場“培育期”,沒有產生規模效應,產品成本無法降低,高售價仍然是阻礙健身鏡進一步打開市場的主要壁壘之一。
除了較高的價格,不少消費者對健身鏡的產品功能也存在疑慮,尤其是作為該產品賣點之一的AI識別技術,并不是所有的課程都覆蓋該功能,識別的精準度也有待提高。
據運動專家介紹,健身鏡現有的形態比較單一,鏡面現有的大小與角度對健身者運動的路徑和角度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說地面上的動作或者左右移動空間較大的動作,攝像頭就沒有辦法全面地覆蓋,這也導致了系統無法多角度地識別、抓取運動者的精準動作。
業內人士認為,產品的強交互性和AI賦能的健身課程是吸引消費者購買健身鏡最重要的因素。雖然目前來說,健身鏡的大眾認知度較低、價格偏高,但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智能健身鏡仍然存在一定的市場空間。
而對于消費者而言,無論使用什么形式的智能健身產品,關鍵還在于堅持鍛煉以及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運動項目。
智能健身賽道成資本新寵
在市場開始火熱之前,其實智能健身鏡早已被資本相中,不僅僅是智能健身鏡,包括智能動感單車、智能劃船機等不少智能健身產品也紛紛得到資本的青睞,標志著智能健身時代即將到來。
僅僅成立兩年的FITURE是智能健身鏡賽道中跑得最快的企業之一。資料顯示,FITURE成立于2019年3月,其核心產品就是智能健身魔鏡FITURE。此外,公司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躋身于獨角獸之列,刷新了家庭科技健身品牌的成長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FITURE僅僅成立5個月后,便拿到了紅杉中國6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即便在疫情期間,FITURE的融資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2020年9月,FITURE宣布完成A輪6500萬美元融資,騰訊領投,C資本、凱輝基金、黑蟻資本、CPE源峰、BAI資本、全明星基金跟投,紅杉中國追加投資;同年12月,FITURE獲得了A+輪2000萬美元,蔚來資本、金沙江創投、Z1資本相繼入局。今年4月,FITURE宣布完成3億美元B輪融資,估值超10億美元。從FITURE背后的投資方名單,也可窺見資本對于這個市場的濃厚興趣。
天眼查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該領域有10家企業產生了超20起融資,融資金額從數百萬到數億人民幣不等。
不僅僅是智能健身鏡產品,和智能健身相關的硬件產品紛紛吸引了資本的關注。除一直處在該領域的企業之外,包括華為、小米、OPPO、VIVO等多家大型科技企業,也紛紛布局智能健身產品賽道。
今年3月發布的《2020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健身人口增長至7029萬,健身人口滲透率為5.02% ,同比增長3.19%,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融合發展,智能健身產品正在成為健身產業新的風口。
據天貓運動戶外健身器械行業負責人介紹,第一,是資本的大量進入,資本關注到了新興品類,所以有很多新興品牌開始在這個行業進行布局,推動了行業的爆發;第二,智能化趨勢的推動,更多的品牌、廠家開始關注智能化健身設備,從而推動了這個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智能新興細分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