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時代的不斷升級,消費維權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消費需求發生變化,維權形式變得多樣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敢于較真。且隨著維權意識和訴訟能力的不斷提高,消費者的維權重點也逐漸發生轉移。
龐大的投訴數據之下,消費痛點、維權難題、消費環境等愈發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據新浪輿情通大數據服務平臺統計顯示,2021年上半年“消費維權”話題的全網輿論聲量高達1032.34萬,3、4月份網絡輿論聲量最高。今年上半年,北京、廣東、上海、江蘇、山東、浙江、四川、廣西、湖北、河南十地網民發布維權相關信息最為活躍、維權意識相對較高,面對各類消費痛點、維權難題等更善于發聲和曝光。
更多的網友通過微博、百度貼吧、知乎、豆瓣等一些社區論壇,發布消費維權類信息,進行相關求助和問答,并且發布更多的經驗和教程進行分享與交流。細分劃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戶維權的成功率。
在產品、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突發性事件四個維權類型中,關于產品的投訴、申訴在消費維權類信息中所占的比例較高。尤其在網絡購物消費盛行的時代,產品本身存在的質量缺陷等問題覆蓋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且消費者維權成本相對較低,因而維權勢頭格外強勁。
電商平臺虛假宣傳、商家錯誤引導消費以及各類網購糾紛同樣成為維權熱點。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今年“618”大促期間,“吐槽類”(敏感)消費維權信息有576804條,占消費維權信息總量的3.57%,且負面信息集中表現在了產品質量、假冒偽劣、營銷短信騷擾、快遞和外賣配送等傳統“槽點”上。
2021年過半,國內一些省份陸續發布消費投訴數據。
圖片數據統計來自:中消協
回看2020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統計發現,在561522件消費者投訴中,售后服務問題、合同問題和產品質量問題仍是引發投訴的主要原因,占投訴總量的70%以上。
根據今年上半年廣東、江蘇、上海,福建等一些省份發布的消費報告來看,質量問題、售后問題、合同問題仍是引發投訴的主要原因。個人信息,教育培訓、新能源汽車、家電產品、直播帶貨等相關行業的投訴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點。
2021年上半年,長三角消保委聯盟共受理消費者投訴228098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5.16億元。其中,上海市消保委受理投訴95275件,江蘇省消保委受理投訴96176件,浙江省消保委受理投訴27805件,安徽省消保委受理投訴8842件。按投訴類別分,商品類投訴共110625件,占投訴總量的48.5%;服務類投訴共117473件,占投訴總量的51.5%。
按投訴類別分,商品類投訴共110625件,占投訴總量的48.5%;服務類投訴共117473件,占投訴總量的51.5%。
廣東省消委會發布《2021年上半年廣東消委會系統消費投訴分析報告》顯示,互聯網服務投訴已連續多年位居所有投訴類別首位,平臺和商家在活動規則設置上往往套路多、實惠少,還有不積極兌現承諾等問題。新能源汽車糾紛增多,投訴集中在電池無法充電、續航能力差等。個人信息安全保護也成為熱點,部分經營者通過“不同意就不準用”等“霸王條款”,變相強制采集消費者信息。
2021年上半年,廣東全省各級消委會共接待消費者來訪和咨詢約5.3萬人次,處理消費者投訴164500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4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8.9%和9.2%。其中,因經營者欺詐行為得到加倍賠償投訴170件,加倍賠償金額約35萬元。
福建省消委會2021年上半年度共受理消費者投訴21749件,解決20967件,解決率96.4%。為消費者挽回損失2491.85萬元,其中屬欺詐行為得到加倍賠償的60件,得到加倍賠償額3.8萬元。消費者商品類投訴14782件,占投訴總量67.97%;服務類投訴6967件,占投訴總量32.03%。其中,服裝鞋帽類投訴增長最為明顯,漲幅為238.48%。
除此之外,湖南省消保委發布2021年1-6月受理消費者投訴17286件,解決16584件,解決率達95.9%,在質量服務、售后服務、人格尊嚴等10大類投訴中,價格類投訴量同比減少5427件,質量類投訴占比最高。
四川省各級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共受理消費者投訴24324件,解決23910件,投訴解決率98.30%;其中因經營者有欺詐行為消費者獲得加倍賠償金額11.88萬元。商品、服務的質量問題仍居投訴總量之首,但與上年同期相比,價格方面的投訴下降趨勢最為明顯,售后服務、質量和虛假宣傳的投訴比例上升幅度較大。
云南省12315熱線共收到投訴42847件,投訴量同比增加20.14%,投訴辦結率為96.15%,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8494.69萬元。投訴反映問題中,合同問題占總投訴的34.40%,質量問題占16.68%,售后服務問題占12.53%,食品安全問題占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