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厲打擊虛假違法醫療美容廣告,對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意義重大。8月2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布關于征求《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意見稿提出,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整治各類醫療美容廣告亂象,著力解決危害性大、群眾反映集中,制造“容貌焦慮”等十類情形為打擊重點。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美消費市場,“顏值經濟”飛速崛起,醫美市場蓬勃發展。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中國的醫美市場規模在2019年達到了1769億元,2015年至2019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8.7%,遠高于美妝市場10%左右的增長率。
醫美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行業亂象也不少。8月,備受關注的“網紅抽脂感染去世”事件,再次將醫美整形行業長期存在的亂象暴露出來。
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的數據顯示,2015-2020年,醫美行業相關投訴案件從483件增長到7233件,投訴量增長近14倍。投訴內容涉及虛假宣傳、誘導貸款、退款糾紛、醫療機構資質問題等。
遏制醫美行業亂象,需要加強對醫美行業的監管力度,促進行業規范健康發展。征求意見稿明確,市場監管部門將對以下十類情形予以重點打擊:
第一,違背社會良好風尚,制造“容貌焦慮”,將容貌不佳與“低能”“懶惰”“貧窮”等負面評價因素做不當關聯或者將容貌出眾與“高素質”“勤奮”“成功”等積極評價因素做不當關聯;第二,違反藥品、醫療器械、廣告等法律法規規定,對未經藥品管理部門審批或者備案的藥品、醫療器械作廣告;第三,宣傳或者含有未經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審批、備案的診療科目和服務項目等內容;第四,宣傳診療效果或者對診療的安全性、功效做保證性承諾;第五,使用患者名義或者形象進行診療前后效果對比或者作證明;第六,利用廣告代言人為醫療美容做推薦、證明。醫療美容廣告中出現的所謂“推薦官”“體驗官”等,以自己名義或者形象為醫療美容做推薦證明的,應當被認定為廣告代言人;第七,以介紹健康、養生知識、人物專訪、新聞報道等形式變相發布醫療美容廣告;第八,生活美容機構等非醫療機構開展醫療美容廣告宣傳;第九,對食品、保健食品、消毒產品、化妝品宣傳疾病治療功能或者對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聲稱具有保健功能;第十,其他違反廣告法律法規規定,嚴重侵害群眾權益的行為。
8月2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2021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典型案例(第四批)》中,也查辦了一例醫療美容廣告的案例。“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管局查處廣州美生專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發布違法醫療用毒性藥品廣告案”被列為典型案例之一。
具體案例內容如下:2021年5月20日,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管局對廣州美生專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發布醫療用毒性藥品廣告的違法行為作出罰款20萬元的行政處罰。
前期,天河區市場監管局接到舉報,稱廣州美生專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涉嫌通過網店發布瘦臉針違法廣告,天河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立即對該公司進行現場檢查。經查,當事人自2020年2月通過互聯網開設“DR REBORN醫療美容旗艦店”銷售醫療美容項目。在銷售“DR REBORN 國產瘦臉針 除皺改善咬肌小V臉 瘦肩針瘦腿針醫美”項目中,發布涉及“國產瘦臉針”“衡力瘦臉針”的廣告,其瘦臉針實為“衡力牌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根據《關于將A型肉毒毒素列入毒性藥品管理的通知》(國食藥監辦[2008]405號),A型肉毒毒素已列入毒性藥品管理。當事人發布醫療用毒性藥品違法廣告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天河區市場監管局依法責令當事人停止發布虛假違法廣告,并依法對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醫療用毒性藥品、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放射性藥品等特殊類藥品,一方面是醫療活動中所必需的,使用得當有利于治療疾病、緩解患者痛苦;另一方面潛在危害性很大,一旦使用不當,有可能導致成癮、損害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對其應當實行最嚴格的管理。市場監管部門將依法嚴厲查處發布此類特殊藥品的廣告行為,維護廣告市場秩序。
意見稿還提及,醫療美容廣告中涉及“醫生”“專家”的,市場監管部門應注意以下三種情形:
第一,醫療美容廣告中出現的衛生技術人員、醫療教育科研機構及其人員的名義、形象屬實的,應認定為使用醫生或者專業人士為醫療廣告代言的廣告違法行為。
第二,廣告中將未依法取得醫師執業資格或醫療教育、科研相關職稱的人宣稱為“醫生”“醫學專家”等醫學專業人士的,或者相關人員穿著白大褂,足以誤導消費者認為其屬于醫生等專業人士的,應認定為虛假醫療美容廣告。相關人員涉嫌非法行醫的,要及時通報同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第三,對衛生技術人員、醫療教育科研人員的專訪、專題報道中出現有關醫療美容機構的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的,應認定為以介紹健康、養生知識、人物專訪、新聞報道等形式變相發布醫療美容廣告。
其中,與此前上海嚴禁變相發布醫美廣告、信息,獎勵公眾舉報的監管工作同步。8月17日,上海市衛健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重拳整治非法醫美。此次整治主要集中在不合規藥品藥械、虛假廣告、違法機構等幾個方面。打擊排查項目包括肉毒素注射,激光、射頻、超聲等光電治療,玻尿酸、膠原蛋白、自體脂肪填充治療等。根據方案,上海鼓勵“公眾積極舉報非法醫美行為”,并會根據《上海市非法行醫舉報獎勵辦法(試行)》作出獎勵。
除了上海,近兩個月來,北京、福建、昆明、六安、咸陽、惠州、中山等多個省市也都發布了相關通知,開展對非法醫美的整治。
值得重點提及的是,市場監管總局表示,《意見稿》所稱醫療美容廣告,是指通過一定媒介或者形式直接或間接介紹醫療美容機構或醫療美容服務的廣告。醫療美容廣告屬于醫療廣告,廣告主必須依法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才能發布或者委托發布醫療美容廣告;發布醫療美容廣告必須依法取得或者查驗《醫療廣告審查證明》并按規定發布。
在此,《中國質量萬里行》提醒愛美人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更注重自己的外表,期望通過現代美容技術讓自己變得更美,無可厚非,但盲目的愛美行為往往會適得其反,給自己帶來事與愿違的后果。在選擇美容機構時,應當到證照齊全、口碑良好的正規地點,尋求最合理最安全的美容方案。切勿相信微信上小廣告的宣傳,以免上當受騙,得不償失。出現醫療美容糾紛后,注意保留病歷、收費收據等相關證據,一旦出現任何情況,方便為維權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