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嚴打虛假檢驗檢測報告
前段時間,大林迷上了網絡直播,先后在3家店鋪花了近八千元買了十幾件和田玉和水晶的首飾。由于單件首飾的價格都在500元以上,所以十幾件首飾都配有檢測證書。
但上周,大林在整理物品時,隨機用手機掃描了首飾附帶檢測報告上的二維碼查詢了一下,不同檢測機構二維碼掃出來的界面幾乎一樣,只顯示了一個簡陋的頁面,并且根據證書上的網站輸入編碼查詢不到結果。
大林傻眼了,“花了大幾千元買的東西,檢測報告不會是假的吧?”于是他趕緊聯系賣家,但賣家的解釋卻是:檢測機構不同,但是用的系統是同一個。
前段時間,有媒體曝光:只需提供產品的基本信息、無需寄送樣品,購買者在電商平臺一鍵下單,第二天就能收到“第三方開具的權威檢驗檢測報告”,范圍涵蓋食品、家具、服裝鞋帽檢驗等諸多領域。制假速度之快、樣式之逼真、范圍之廣令人瞠目結舌。
認證檢測,是質量管理的“體檢證”,市場經濟的“信用證”。產品檢驗檢測報告,是產品質量合格的書面證明。如果認證檢測的相關報告和證書可以網上隨便買,無疑為售假打開了方便之門,擾亂了正常市場秩序,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對此,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迅速組織執法力量調查核實,回應社會關切,并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打擊網售假冒檢驗檢測報告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重點督促網絡交易平臺核查經營者資質、清理整頓虛假廣告宣傳信息,依法嚴查相關違法行為,全力維護消費者權益,守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截至10月底,專項整治行動成效顯著。一是開展網絡交易平臺監測與專項檢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對19.3萬家自建網站和重點平臺實施關鍵字監測。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專門編制監測監管實用指南。經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協調,當地公安機關依法對涉嫌出售假冒檢驗檢測報告的2名淘寶、拼多多網店責任人實施抓捕。二是壓實網絡交易平臺主體責任。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共督促1886家網絡交易平臺審核平臺內經營者檢驗檢測資質,合計核驗平臺內經營者48萬家,核查銷售信息1195萬件,處置違法違規經營者2321家。目前,淘寶網、拼多多已采取清理存量商品、管控增量商品、發布特別公告等管控措施,加強對入駐商家的主體信息審核和日常檢查。三是清理整頓虛假廣告宣傳信息。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共督促相關平臺對2702家含有相關違規宣傳信息的平臺內經營者進行處置,涉及虛假廣告宣傳308件。四是倡導行業自律。9月15日,在“全國檢驗檢測機構開放日”啟動儀式上組織“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守法倡議活動”,共有1.36萬家檢驗檢測機構自愿簽署誠信守法承諾書。五是加強政府部門查詢信息與網絡交易平臺數據互通。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檢驗檢測報告編號查詢平臺”檢索查詢自2016年以來檢驗檢測機構向社會出具的18.2億份檢驗檢測報告信息。六是強化責任追究和行刑銜接。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網絡交易平臺冒用檢驗檢測機構資質、偽造或者變造檢驗檢測報告案件13起,查處虛假廣告宣傳案件14起、檢驗檢測機構相關違法違規案件4起,移送公安機關相關案件4起。
與此同時,市場監管總局對制售假冒檢驗檢測報告的網店依法處罰并公布本次專項整治行動中7起典型案例,傳遞出強化監管的強烈信號和零容忍的鮮明態度,具有極強的警示意義。
制假售假者需要嚴懲,但假冒報告何以出現在電商平臺同樣值得關注。雖然電商平臺要求商品上架前必須提供質檢報告,卻很少對其真實性加以甄別,有的甚至直接明示商家“只要有那么一個東西就行”。電商平臺“門洞大開”,助長了制假售假行為。市場監管總局在處罰售假網店的同時,督促平臺落實好相關責任,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探索完善網絡交易平臺監測機制,持續強化線上線下檢驗檢測市場監管,全面提升監管效能,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期待有關方面標本兼治、久久為功,徹底堵上網售假冒檢驗檢測報告的“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