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2021全國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網絡安全法治社會建設”專題報告》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網絡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黃道麗在上海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張江基地學術報告廳向社會正式發布。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網安中心物聯網中心副主任吳松洋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網安中心物聯網中心副主任吳松洋發表會議致辭,他指出網絡安全法治建設關系國家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網絡安全法律體系的完善為保障數據安全、保護個人信息權益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支撐,加強網絡安全法治,維護網絡安全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增強安全意識,構筑安全防線。
基于2021年度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活動收集的280+萬份有效問卷數據,真實、客觀、全面反映了參與者對網絡安全法治社會建設發展狀況的感受,指出網絡安全法治社會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明確網絡安全法治社會建設工作在國家治理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揭示網絡安全法治社會建設的發展趨勢。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網絡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黃道麗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網絡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黃道麗指出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機遇與挑戰并存,便捷和風險共生。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2021年我國網絡與數據安全工作頂層設計和總體布局不斷完善,網絡與數據安全“四梁八柱”基本確立。她指出,我國已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網絡綜合治理格局。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讓“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起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人民群眾的網絡安全感和滿意度是對網絡社會治理狀況的直接感受和綜合反映!熬W絡安全法治社會建設”調查結論重點關注:我國網絡安全保障水平日益提高,網絡安全防線進一步筑牢,公眾的網絡安全感有所提升,但網絡安全狀況仍有改善空間。
根據“網絡安全法治社會建設”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分析結果顯示,54.58%的公眾認為當前網絡環境是安全或者非常安全的;53.79%的公眾認為網絡安全感較去年有所提升或明顯提升。
我國網絡空間依法治理成效顯著,人民群眾對網絡安全法治社會建設與依法治理的現狀總體滿意。54.97%的公眾滿意或者很滿意當前網絡安全法治社會建設和依法治理狀況。
主流媒體普法教育作用顯著,互聯網已成為重要網絡安全普法陣地和平臺,應持續推進“互聯網+法治宣傳”行動。77.17%的公眾通過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大眾媒體了解到網絡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66.4%的公眾認為需強化媒體宣傳作用。
公眾網絡安全意識已然覺醒,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成為人民群眾核心訴求。公眾認為84.37%的公眾認為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網絡安全立法亟待加強。
網絡安全監管與執法有成效,網信與公安執法力度獲認可。59.34%的公眾滿意或者非常滿意當前網信、公安等部門遏制網絡違法違規行為的工作成效,57.61%的公眾滿意或者很滿意當前網絡安全監管和執法狀況。
報告調查分析可知,我國網民網絡安全感有所提升,對網絡安全法治社會建設滿意度也較高,但仍需立足社會核心訴求,圍繞加強網絡空間思想引領、加大個人信息保護力度、深化網絡犯罪源頭治理、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等方面持續推動我國網絡空間治理。
在“網絡安全法治社會建設”研討會上,多位權威專家針對其各自專業領域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副所長王崟屾作《網絡虛假信息治理的浙江實踐》分享;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所研究員劉金瑞以《個人信息保護法:全面強化個人信息權益保護》為主題進行發言;江蘇竹輝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原浩作《網絡與數據安全法治的合規影響》專題發言。
調查活動組委會主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原所長嚴明
調查活動組委會主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原所長嚴明作出專題發布會總結,他強調法治建設在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中處于重要的地位,網絡安全法已經為更廣大公眾所了解,個人信息保護認知水平也在大幅度提高,但是還需要加以重視和繼續提高對于個人信息的保護。他對于專家研討的內容和案例分析表示十分支持,并把“滿意無止境,安全有底線”作為總結話語,認為加強法治社會建設,能為網絡安全事業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