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1992年籌劃算起,2022年,正是《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創立30周年。就像一個人的成長那樣,這將是它的而立之年,是它的成熟之年,是它的生命歷程中新的起點。
質量監督 見證“富起來”
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開始起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這一年開始,中國經濟和社會各領域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筍,由時任《人民日報》編委艾豐發起并組織的“中國質量萬里行”活動誕生,得到時任副總理朱镕基的支持。在國內幾十家權威媒體的共同參與下,“萬里行”記者深入假冒偽劣產品猖獗的地方,明察暗訪,組織報道,一炮打響,受到社會和群眾的廣泛關注和歡迎。“大快人心事,質量萬里行”。從那時起,“打假”和“質量”概念開始成為一種全社會意識。在這一背景下,《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在年底應運而生,1993年1月正式創刊并一紙風行,并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薄一波為本刊題寫刊名并擔任名譽社長,李鵬、朱镕基、吳邦國、李嵐清等中央領導都對雜志社工作作出過重要批示、指示。
創刊30年來,雜志緊隨波瀾壯闊的中國經濟發展,以社會瞭望者的身份,承擔媒體的責任和義務,緊密配合國家有關質量發展的大政方針,警示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和諧的企業作為,維護市場交易中弱勢一方的消費者權益。從市場監督的角度看,中國經濟近30年來的迅猛發展,國家和人民“富起來”,離不開中國企業質量意識的增強以及消費者的理性與成熟,而我們曾參與見證,我們與此過程同行。
扶優助力 謳歌“強起來”
中國經濟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新時代,新使命,中國經濟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本刊自誕生時起,肩負著“打假扶優”的雙重使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更加突出地進行“扶優”報道——傳播高質量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宣傳高質量工程產品和服務、弘揚“大國工匠精神”,與讀者一起見證中國“強起來”。
“扶優”是新時代的需要。近幾年來,國際形勢出現“百年未見之大變局”,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兩者交織更增加了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黨高瞻遠矚,2017年十九大就特別強調“質量強國”戰略,把對質量工作的重視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面對新的挑戰,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打好基礎開好局。“高質量”將成為本刊今后報道的核心詞。
“扶優”是市場發展的需要。作為市場主體,對于企業來說,當前國外在核心技術上對我們“卡脖子”,警醒國內企業一定會立足新發展階段,在危機中尋求新機。因此,在關于自主創新、知識產權、基礎設施質量方面,媒體也將大有作為。
“扶優”是消費者的需要。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特別是在疫情影響、國內消費市場下滑情勢下,將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精準對接消費者,可以有力提振買賣雙方的信心,從而進一步傳遞市場正能量。
新的一年,新的起點。《中國質量萬里行》將秉承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期望和囑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老一代新聞人的理想和信念,勇擔媒體社會責任,為落實“質量強國”戰略,盡職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