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近日發布的《中國茶葉質量安全發展報告》顯示,我國茶葉及相關制品2021年上半年的抽檢合格率為99.35%,在質量安全控制方面,茶葉及相關制品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產品合格率繼續整體保持較高水平,但農藥殘留超標、微生物污染、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問題依然存在。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申衛偉表示,其污染來源可能是多元的,包括環境殘留、漂移污染、誤用或違規使用等多種可能,這說明部分區域茶葉生產中對于農業投入品的管理仍存漏洞,無論是對茶農在農藥選擇和安全間隔期方面的技術指導,還是對農業生產過程的監控都有需要完善之處。
近兩年間,我國茶葉抽檢結果中暴露出食品添加劑違規使用的問題,涉及多個紅茶產品。對比以往的抽檢結果,食品添加劑問題多出現在代用茶和速溶茶產品中,現在有向茶葉產品蔓延的趨勢。
中茶協調查發現,通過多年的努力與推廣,三品認證已初見成效,但其內部發展不均衡問題也慢慢顯現。我國無公害茶園面積已超過六成,但有機茶園面積仍不足以一成,且所占茶園面積比例增長緩慢。這樣的框架之下,很大比例的茶園處在已取得無公害認證但尚未取得有機認證的階段。
申衛偉表示,鑒于我國茶葉行業目前標準體系比較混亂的現狀,建議對茶葉行業標準體系進行全面梳理完善,盡快解決標準老化、滯后等問題。為了適應不斷提高的茶葉食品質量安全檢測需要,建議對現有機構進行全面整合,由國家認證認可委員會對檢測機構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同時加大財政投入,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精度較高的檢測設備,滿足茶葉食品質量安全檢測所急需,為監管部門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