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超七成網民認可鄉村振興政策實施效果
2022-04-11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日前,由“2021年全國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發布的《數字鴻溝消除與鄉村振興》(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中顯示,超七成網民對鄉村振興期望和政策實施效果認可度較高,優化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資源、加強對農村居民的信息技術教育和培訓成為關注焦點,數字技術賦能,實現鄉村振興為民心所向政策。
近年來,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利用數字要素鏈接國際國內需求,以數字化轉型為手段,促進農村生產效率提升,提升農村上下游鏈條運轉效率,加快建設數字鄉村融入雙循環體系是下一步鄉村振興的關鍵。
如何縮小城鄉數字鴻溝,推動農村數字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成為當下熱議的話題。
今年年初,在中央網信辦等10部門聯合發布的《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中指出,到2025年,數字鄉村發展取得重要進展。鄉村4G深化普及、5G創新應用,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轉型明顯加快,智慧農業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培育形成一批叫得響、質量優、特色顯的農村電商產品品牌,鄉村網絡文化繁榮發展,鄉村數字化治理體系日趨完善。
《行動計劃》中指出從三個方面做好網絡幫扶與數字鄉村建設有效銜接。一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機制;二是加大產業幫扶和消費幫扶力度;三是做好過渡期內幫扶政策的延續和優化。
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研究員張日紅以數字鴻溝與鄉村振興為切入點,結合188099份的社會調查問卷,著重從數字鄉村應用背景、數字鄉村應用現狀、數字鴻溝消除和網絡安全保障和互聯網背景下鄉村產業重構等方面對該報告進行了解讀。
華東師范大學信息化治理委員會秘書長、中國高教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沈富可呼吁社會加大對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之間“數字鴻溝”的關注,特別是數字鴻溝產生的原因與結果、農村優秀師資短缺、農村低齡學生住校的親情關愛、農村“教學點”的存續,以及山區海島學生的教育等系列問題。
可以看到,鄉村振興信息化的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不少難點和問題。例如,鄉村基礎網絡設施缺乏適配性保障,公共性服務普及不足;鄉村數字化公共服務缺乏資源供給,標準化建設賦能不足;傳統鄉村治理模式缺乏數字化思維,信息化能力提升不足;鄉村數字化人才缺乏體系性管理,專業化隊伍培養不足等。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12月,農村網民規模已達2.84億,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57.6%,較2020年12月提升1.7個百分點,城鄉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差異較2020年12月縮小0.2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網民總體規模持續增長,且城鄉上網差距繼續縮小。我國現有行政村已全面實現“村村通寬帶”,貧困地區通信難等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我國城鎮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5.0%,農村為94.7%,目前已基本一致。
特別注意到,截至2021年12月,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網民規模達1.1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43.2%。老年群體與其他年齡群體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能獨立完成出示健康碼/行程卡、購買生活用品和查找信息等網絡活動的老年網民比例已分別達69.7%、52.1%和46.2%。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此前談到“數字鴻溝”時表示,要跨越“兩道數字鴻溝”:第一道數字鴻溝是互聯網的接入與可及性,第二道數字鴻溝是數據的利用能力。
鄔賀銓認為,數字鴻溝并不是簡單的物理填平,而是通過數字技術跨越鴻溝,讓邊遠地區也能享受到發達地區均等化的服務。比如地方政府可以針對農村的數據,扶持建立針對當地農業數據的云平臺,利用數字技術提升農產品質量,進而通過電商和直播打造品牌和拓寬銷售渠道。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