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31度室溫下放1小時不化?專家:融化速度不是判斷雪糕品質的標準
2022-07-03 16397次
有網友發文稱,鐘薛高旗下一款海鹽椰椰口味雪糕在室溫31℃左右放置1小時后沒有完全融化,相關話題引發熱議。一時間,“鐘薛高31度室溫下放1小時不化”上熱搜。
鐘薛高發文回應稱,“并不存在不融化的雪糕”,融化呈粘稠狀是因為這款產品配方中主要成分為牛奶、稀奶油、椰漿、煉乳、全脂奶粉、冰蛋黃等等,產品本身固形物含量達到40%左右,除部分原料本身含少量水外,配方未額外添加飲用水。針對網友擔心的不會化的雪糕問題,鐘薛高官方稱,“對于添加問題,為在貨架期內保持產品的良好風味和形態,產品僅使用極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劑,均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添加,可放心食用。”
對此,國家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劉銳認為,根據國家標準GB/T31119-2014《冷凍飲品雪糕》規定,雪糕的質量高低很大程度取決于其總固形物含量,固形物的要求大于等于20%。可以理解為雪糕中除去水分后的干物質,是雪糕中營養成分的來源。以此次風口上的“海鹽椰椰”為例,可以通過包裝的營養成分表上蛋白質+脂肪+碳水粗略估算其固形物含量約為40%,高于國家標準規定,消費者可放心按需購買。
劉銳補充道:固形物,是食品行業的一個技術指標,反映食品的可溶性固形物和不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市場上多數以水為主要原料的雪糕,比乳制品含量高的雪糕融化速度快很多,是因為固形物含量不高,這與有無增稠劑沒有必然關系。
雪糕為什么沒有完全化成水?營養與食品安全碩士、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專家成員阮光鋒說,海鹽椰椰這款雪糕蛋白質含量較高,為6%左右,“固形物含量高,含水量相對就會較低”,即使化了也不會成為一灘水。
沒有化成水的雪糕,是添加劑多了嗎?上海市食品學會食品安全科普專家馬志英教授表示,根據GB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要求,雪糕里可以添加的常見增稠劑有:羧甲基纖維素鈉、海藻酸鈉、刺槐豆膠、黃原膠、瓜爾膠和卡拉膠等。增稠劑能改善雪糕冰晶形成的狀態,使其有更粘潤、適宜的口感。以上這些增稠劑在雪糕等冷飲中的應用極其廣泛。從安全性來說,只要生產商符合國家規定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按照使用范圍和使用限量合理添加,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
7月1日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施行。該規定提及:不標示或者顯著弱化標示對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不利的價格條件,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屬于價格欺詐行為。在社交平臺上,“7月起雪糕刺客或將無處遁形”“發現雪糕不標價可立即投訴”等話題受追捧。圍繞雪糕等冷凍飲品的話題熱度不減,《中國質量萬里行》提醒消費者,除了價格和口感外,消費者還可以知道冷凍飲品的三點常識:
第一,不是所有的雪糕都叫冰淇淋。根據國標《GB/T31114-2014冷凍飲品冰淇淋》與《GB/T31119-2014冷凍飲品雪糕》的理化指標,冰淇淋的蛋白質含量(≥2.5g/100g)、脂肪含量(≥8.0g/100g)遠高于雪糕蛋白質含量(≥0.8g/100g)、脂肪含量(≥2.0g/100g),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雪糕是一個統稱,但不是所有的雪糕都叫冰淇淋。
第二,看配料表。根據國標,冰淇淋和雪糕是以飲用水、乳和(或)乳制品、蛋制品、水果制品、豆制品、食糖、食用植物油等原料制作而成,冰棍以飲用水、食糖和(或)甜味劑等為主要原料制成。
第三,看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根據理化指標,冰淇淋的蛋白質含量最高,用的是牛奶、奶粉、乳清粉、雞蛋等高營養價值的配料。冰淇淋的熱量相對也高,一定要控制攝入量,否則會帶來發胖風險;冰棍的營養價值最低,糖含量往往較高,跟甜飲料有點類似。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