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市場仍處于調整階段 將加快構建新發展模式
2023-12-19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2023年,房地產市場走到了轉型升級的“深水期”。伴隨著房地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房地產業新發展模式逐步構建,衡量房地產企業的標準也重新定義。當前,房地產市場已經從賣方市場過渡到買方市場,購房者開始掌握更多的主動權,房企競爭日趨激烈。未來,房地產企業更需要由開發商向服務商轉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產品能力和開發運營服務的綜合能力,成為新時期的核心競爭力。
全面回歸居住本質 持續探索高品質需求
2023年,也是“保交樓”的關鍵節點。
伴隨著各地樓市政策的寬松趨勢,在住房回歸居住屬性和長效機制的全面落實,房地產市場已經逐漸回歸理性,行業發展模式全面回歸本質,以產品力提升競爭力的時代正在開啟,房企的競爭從競速度轉向競品質。
克而瑞集團董事長丁祖昱曾表示,2023年產品力在房地產行業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可謂已達到最高級別。
當住房被重新審視,產品力正在影響購房者的選擇。除了政策環境,由開發商實力、地段、配套、戶型設計、性價比等綜合構成的產品力,成為打動購房者的關鍵。
《2023年居住消費趨勢觀察報告》顯示,居住需求的內涵和邊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居住服務企業不只是要解決住的問題,還要在如何提升生活品質上不斷探索。房子已經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房子,更多地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載體。房子除了用來居住,還有太多的附屬價值:醫療、養老、教育、金融等屬性,再加上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土地情結,都決定了房子是一種多元化生活的體現。
在房地產企業競爭方面,《2023產品力發展報告》顯示,房地產企業方面,央企在拓展上有長足動力,好產品出現頻率明顯上升;其次是城投平臺,2022年可追蹤到城投拿地已開工195宗土地,其中22%的項目選擇合作或代建模式,目前城投平臺也在打造自己的產品線,中小企業正在通過細節來打動客戶。
值得關注的是,逆勢之中,不少央國企優勢凸顯。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分析指出,央國企銷售表現仍較為強勁。2023年1至11月,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0%的大型企業為包括中海、華潤、國貿地產等,這些央國企融資保持通暢,擁有品牌優勢,銷售表現較好。
有分析預測,未來兩到三年,剛需消費者被二手房和保障性住房體系分流,新房市場持續轉向改善及高端住房需求;新房住宅強調所見即所得,無限接近現房;新房住宅產品由復制向定制轉變,強調屬地化和個性化。住宅品質提升主要通過裝修標準提升、更好地服務等方面體現。
轉型綠色低碳人居 打造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背景下,一個難以規避的重要領域就是地產及建筑行業。
建筑業是“排碳大戶”,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點領域,建筑領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目標就是要大力推行實現低碳健康建筑。
低碳和健康是綠色建筑兩個重要的特征。而綠色建筑未來發展有三個大的趨勢:首先,建筑節能更高效,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成為建筑領域碳達峰的關鍵、前提和基礎;其次,建筑用能更低碳,太陽能、空氣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是未來發展方向;最后,居住環境更健康,立體園林建筑是擴展建筑功能、提高建筑性能和健康舒適環境的重要措施。
在“雙碳”背景下,綠色建筑在各地加快推廣建設。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累計建成節能建筑面積超過303億平方米,節能建筑占城鎮民用建筑面積比例超過64%;全國累計建成綠色建筑面積超過100億平方米,2022年當年城鎮新建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90%左右。
住建部修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意味著綠色建筑的準入門檻越發規范并有所提升。綠色轉型具體細化至房企內部,如何統籌設計、開發、建設、運營等不同部門系統性應對減碳工作,都成為需要探討的方面。
在這種形勢下,摸清地產行業現狀,找到房企綠色轉型的痛點,成為專業機構的關注點。今年上半年,“2023綠色地產行——中國綠色建筑雙碳戰略與可持續發展力走訪調研交流會”活動啟動,由眾多專家組成的調研團,將走訪綠色轉型方面的典型企業,基于房地產企業在綠色低碳方面的發展現狀,通過座談匯報、相關專家演講、互動討論等形式,為房地產企業提供包括在綠色產品、低碳轉型、ESG表現提升等方面切實可行的建議及解決方案。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秘書長楊衛江在2023碳中和高峰論壇上表示,當前,一大批企業開始了綠色低碳轉型,在設計與建造方面與綠色材料為框架,融入綠色施工技術和新能源技術,實現建筑綠色化,在運營方面以數字計算機監測平臺為支撐,推進綠色物業與綠色生態的發展,通過引入綠色生態文化與低碳生活節奏,營造綠色生態氛圍,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社會共建共享。
有專家預見,未來幾十年,綠色低碳轉型將嵌入所有經濟活動的內核,成為投資、生產、消費和流通等決策的核心邏輯。
也有分析人士建議,包括房地產建筑業在內的所有行業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一種堅持,提供安全可靠、價格合理、生態環保的產品,實現市場公平交易,建立消費者信任。加快房地產建筑業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全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要抓住建筑材料和建筑設計質量兩大關鍵,一方面要發展綠色建材,另一方面要提升綠色設計質量,加快行業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
二手房“以價換量” 改善性住房需求增加
隨著2023年政策進一步寬松,購房成本進一步下滑,二手房在“認房不認貸”、中介費雙邊支付等政策刺激下,“賣一買一”的置換需求上升,房源供應量上升,業主“以價換量”,促進了二手房市場的成交活躍度。克而瑞數據顯示,11月17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積預計為682萬平方米,環比增長4%,同比增長22%。前11月,二手房累計成交7718萬平方米,累計同比增長32%。
業內人士表示,二手房成交走勢好于新房,一方面,購房者對期房爛尾的擔心仍在,更多選擇二手房;另一方面,9月“認房不認貸”逐漸落地后,多地二手房掛牌量明顯增長,二手房價格持續下跌,以價換量下,二手房市場保持一定活躍度。
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表明,隨著一系列房地產優化政策的實施,全國70個主要城市的房價呈現出穩中有降的格局。一線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小幅下降,二手住宅市場價格泡沫有所減少。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市場活躍度有明顯提高,房價的下一步走向引發了市場關注。
市場專家分析,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將逐漸釋放,預計房地產市場將迎來穩步向好的發展趨勢。
從二手房市場來看,價格的泡沫正在逐漸減少,而這對購房者來說無疑增加了性價比。加之政策的優化調整,如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大幅降低了居民的置業門檻。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隨著政策紅利的釋放,市場的穩定和恢復可期。
值得關注的是,多地購房政策的寬松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加快推進,都在為房地產市場注入正能量。房地產市場的未來發展,預計將在政策地引導下,逐步邁向穩定和健康的軌道。
在最近的一次國家統計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介紹,隨著經濟整體恢復,同時在房地產領域一系列優化調整政策的作用下,近期房地產市場的一些指標繼續呈現了邊際改善的跡象。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9.4%,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8%,商品房銷售額下降5.2%,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21.2%,從這些數據來看,房地產市場仍然處于調整之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同時也指出,要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另外,還要完善相關基礎性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從這些政策來看,未來隨著各地區各部門進一步深化落實房地產領域有關政策,政策效應將持續顯現,房地產市場形勢有望進一步趨于改善。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