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參與科技創新的優勢與挑戰”研討會在京舉行
2023-12-27 點擊:次
近日,由新華社瞭望智庫主辦的“民營企業參與科技創新的優勢與挑戰”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專家為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參與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專家認為,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有直面市場競爭和善于應用轉化等優勢,在推動數智技術、發展數字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詹文龍認為,科技創新必須解決與經濟脫節的問題。即使在基礎科研領域,科研人員也需要“接地氣”,做研究的時候要考慮一定的經濟性。
詹文龍表示,科技創新應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一開始就要考慮經濟因素和市場競爭力,并將這種價值導向貫穿整個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做得出來,還得用得上。在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領域,民營科技企業能夠結合豐富的場景需求,具有獨特優勢發展技術和產業。
“民營企業是市場選擇出來的,只有保持創新企業才能夠存活下來。”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原院長、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胡志堅認為,民營企業具有與生俱來的創新優勢。民營科技企業要做大做強需要經歷不斷競爭、不斷淘汰,需要不斷降低交易成本,允許創新中出現一定的失敗。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的專利申請數量已經達到148萬件,同比增長17.4%;民營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47.5萬件,同比增長19.7%。
從研發投入上看,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中研發投入最多的三家公司分別為華為、騰訊、阿里巴巴,這三家企業的研發投入合計約占全國總研發經費支出的近7%。全球企業排名中,三家公司的研發投入均排在前二十位。
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營企業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在前沿科技領域進行探索布局和規劃。華為在5G領域的專利數量已經連續多年排名第一,掌握的關鍵核心技術專利最多;騰訊專利申請數量超6.6萬件,全球互聯網行業中僅次于谷歌,人工智能專利數超過1萬件,設有實驗室專注量子計算、下一代機器人的研究等……
與會專家表示,包括民企在內的企業是最具活力的科技創新主體,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將成為新質生產力有力的推動者。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以數智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新質生產力在高質量發展的當下意義更加重大。
在胡志堅看來,當前民營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地位日益彰顯,各方關注并寄予厚望。民營企業充分參與市場競爭,具有天生的創新優勢,善于將科研成果轉化應用,了解市場和應用場景。
針對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方向的問題,胡志堅認為,在當前國際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大型民營企業要眼光長遠,視及世界,勇于擔當,抓住機遇科技創新,搶占信息化的戰略制高點。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領域不斷耕耘,打開推動數智技術賦能各行各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