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刷微劇背后的情感依賴
2024-05-25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爸媽微短劇上癮!”“凌晨4點都不睡!”網友曬賬單:怎么勸啊?
看到網上有報道老年人沉迷刷劇,現實情況真得有那么糟糕嗎?
來看一組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86.34%的被訪老年人每天使用短視頻時長不超過4小時,僅有1.77%的老年人每天使用短視頻超過6小時。經常觀看直播的老年人比例接近65%,超75%的老年人有過短視頻創作經歷,其中經常發布短視頻的老年人占比近28%。
在數字化浪潮的沖擊下,我們的社會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轉型。年輕一代仿佛天生就融入了這個快節奏的互聯網世界,而老年群體卻往往被視作這場巨變的外圍觀察者。在公眾的眼中,他們似乎與現代社會的步伐脫節,對于數字技術的接受和使用能力常常被低估。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老年人正成為這個新世界中的重要角色。不同于過去的旁觀者形象,他們現在活躍在互聯網和短視頻平臺上,成為情感表達和社會參與的新力量。
短視頻平臺也成了老年人了解世界的新渠道。無視距離,跨越山海。
積極的一方面是,一些老年人可能對自己的價值感到不確定,而短視頻平臺提供了一個創作和分享的機會。老年人可以嘗試制作短視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興趣。這可以讓他們感到有價值,形成積極的老化態度,避免消極對待衰老。
反之,沉迷短視頻容易對老年人造成健康危害,影響老年人視力,導致頸、肩、腰椎疾病的發生概率上升等,同時也將增加老年人遇到網絡謠言、虛假廣告、網絡詐騙等風險。
老人沉迷刷短劇,誤入消費陷阱的現實案例也讓子女們氣憤不已。
平臺通過UGC內容(用戶原創內容)撐起了龐大的內容庫,確實滿足了不同維度的用戶需求,但監管也成了頭號難題。近些年某些平臺對于不少敏感話題的審核也偶有疏漏,日益成熟的AIGC內容(生成式人工智能)對主流短視頻平臺AI+人工的雙重審核機制發起了更嚴峻的挑戰。
不可否認,當下一些短劇內容基本就是各種狗血、爽文、套路化的內容。前面幾集免費看,然后到一定章節就付費看,比如39.9元買10集等。一部短劇基本100集起步,一集最多幾分鐘,要完整看完一部,價格遠遠超過主流視頻的年費會員。
隨機進入部分微短劇小程序查看,發現某些劇場等小程序充值頁面上,均自動勾選了“默認開啟自動解鎖下一集”選項,且能夠自動扣款。如果老年人對使用手機不熟練,在受到“解鎖一集只需0.9元”誘導后,很難注意到“默認下一集自動解鎖”的選項。子女們發現后,開始漫長的投訴之路,能追回的金額卻聊勝于無。
近些年,關于老年人沉迷短視頻的話題也一直被討論,老年人沉迷監管難度遠比未成年人大,關鍵在于判斷是否“沉迷”的標準很難統一,未成年人可以按年齡統一劃分,但老年人卻不能照搬套用。
陪伴缺失,是每位老年人都可能會經歷的問題。相較于年輕人,老年人退出勞動力市場,社會關系網逐漸縮小至家人、親戚朋友和周邊環境。而短視頻內容豐富,操作簡單,使用成本低等特點完美契合老年人的需求。時間一長,很多老年人容易對其形成依賴。
適當地有效陪伴和關懷是對老年人最好的防沉迷。
至于因短視頻喜好差異帶來的尷尬,這或許就是讓年輕人和長輩找到共同話題的幸福“負擔”吧。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