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于:數字賦能壓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
2024-10-02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近年來,重慶市嚴格落實國務院食安委決策部署,結合數字重慶建設,堅持以智能提效能、用算力換人力,打造了一批應用、推進了一批改革、健全了一批制度,有效推動責任落實、工作落實,全市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9月27日,在“壓實‘兩個責任’ 共享食品安全”主題論壇活動上,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忠于分享了重慶在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方面的成果和經驗。
以需求為牽引,找準“著力點”
堅持高位推動。重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聽取兩個責任工作匯報,明確要求建立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綜合場景,壓緊壓實食品安全責任。重慶市政府分管領導多次調度兩個責任工作。
聚焦高頻需求。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過開展工作調研,從群眾側、企業側、監管側梳理了責任落實方面“五多五難問題”,提出了“五項改革措施”,即市場主體多全覆蓋、監管難;風險隱患多、全過程防控難;數據信息多、全要素分析難;產品流向多、全周期追溯難;責任主體多、全方位督導難。與此同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責任落實動態管控機制,風險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重點食品信息電子化追溯機制,全鏈條精細化管理機制和食品安全責任落實綜合評價機制。
突出高效協同。一方面區縣黨委、政府、人大、政協負責人全部參與包保,全市5萬名干部包保49萬戶主體,實現應保盡保,建成“渝食安”安全鏈條質管應用,以“食安碼”為載體,打通從“農田到餐桌”各個環節,整合數據流、執行流、決策流,共享農業、衛生、糧食、海關、公安、網信等30個部門數據,并依托市區、縣、街、鎮“三級治理中心”,實現了數據實時共享,問題聯動處置,責任高效落實。
以目標為導向,緊扣“中心線”
提升數據可及性。開展了6次數據清理,注銷“有證無照”生產許經營許可2.9萬張,對1.2萬戶既有許可又備案僅銷售預包裝食品主體做了整合,提升了數據準確性。依托全市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與其他部門、企事業單位動態交互數據120萬次,推動了業務工作有效協同。
提升問題處置率。建立了多元風險自動集成分級、風險智能分析預警、食品安全指數評價等18個數據模型,形成智能研判、快速響應、閉環處置,評價復盤的閉環工作體系。
例如,通過AI智能巡檢發現餐飲后廚鼠患,馬上啟動超聲波驅鼠,同時將風險信息推送包保干部、監管干部和企業管理人員,企業線上提交證件整改情況,經審核之后再銷號。全市每天跟蹤處置風險隱患3000余件,較高以上風險按期處置率100%。
提升履責主動性。建立了包保督導完成情況和問題整改情況兩張板榜單,定期晾曬、獎優罰劣。分環節、分區縣構建食品安全指標體系,梳理重點指標75項,KPI指標16項,對觸發閾值的事項自動預警,確保風險早發現早處置。
以實戰為標準,拓展“覆蓋面”
緊緊抓住實戰實效這個根本,以數字化變革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全覆蓋宣傳培訓。2023年以來,以提升干部職工食品安全工作能力和數字化履行履職能力為重點,開展了各類培訓3700余場次,組織“兩個責任”政策解讀和宣傳報道351條次,拍攝包保干部督導教學視頻9條,實現市、區縣、街鎮以及包保干部主體全覆蓋。
全過程督促指導。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對41個區縣全面督查、指導;建立“三書一函”制度,累計發出“三書一函”39次,督促“兩個責任”落實落地;推進“AI巡查+智能提醒”等數字化手段,建成“陽光廚房”3.5萬戶,陽光工廠340戶,陽光商超347戶。
例如,緊盯學校這個重點,打造了“校園食安”應用,建立了一校一檔、一企一檔、對人員健康管理、食材采購及留樣、餐廚廢油處置以及主體責任、包保責任、監管責任落實情況等線上管理,可實時查看菜品清洗加工全過程視頻,對食堂安全狀況精準畫像,真正做到全程陽光,讓家長和師生更加放心。
全方位提升能力,數字文化變革進一步壓實了責任,提升了效率,管住了風險,日常監管效率提升超過30%,風險隱患發現量處置率均提升20%以上,重點企業日周月制度落實率100%。今年以來,全市未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