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更好發揮質量基礎設施作用 賦能平臺經濟新發展
2024-10-15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10月12日,中國質量萬里行“質品行動”正式發布。會上,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檢科院”)副院長張峰表示,此次中國質量萬里行“質品行動”的發布具有重要意義,契合國家對質量安全的重視,同時也是質量強國建設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和數字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數據表明,數字經濟規模由2012年的11.2萬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53.9萬億元,11年間規模擴張了3.8倍。一些新的業態、新產品隨著科技進步不斷涌現。
張峰認為,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產品質量安全的內涵和外延變得越來越豐富。以食品為例,除了消費者普遍關注的質量和安全之外,還有營養、數量、功效、可持續發展等重要指標,同樣受到老百姓關注,甚至關乎社會經濟發展。這就需要普及科學知識,強化食品安全意識,介紹產品性能,指導老百姓正確消費、理性消費。
食品行業中一些品質極高的產品,以國家地理標志性的產品為例,這些產品本身質量可靠可信,是地方的名優特產品,但是由于宣傳不夠,加之其他一些原因,致使這些產品并沒有真正地走出當地,出現“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現象。“這時候就需要‘質品行動’中提到的‘7個幫’,通過產品溯源等技術手段真正地幫助他們走出去。”
張峰介紹,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在保障產品質量安全方面,體現出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中國檢科院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近年來,中國檢科院牽頭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高適應性現場監測有害物實時原位確證檢測技術研發(2022YFF0607900)”項目。該項目為我國食品農產品全鏈條安全監管提供現場實時檢測技術,建立快速檢測方法標準,推動了檢驗檢測學科的進步,為食品質量安全和智慧監管提供有力保障。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先后公布了總局重點實驗室名單,由中國檢科院作為依托單位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點實驗室(食品質量與安全)”以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點實驗室(食品真實性鑒別)”位列其中。這些重點實驗室研發的檢驗檢測方法和真偽識別方法可以更好保證食品質量安全。
近期,中國檢科院與馬來西亞燕窩產業出口協會共同簽署《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與馬來西亞燕窩產業出口協會關于燕窩溯源合作諒解備忘錄》,將發揮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食品追溯等領域的技術優勢。
張峰強調,對于銷售端的各渠道平臺來說,日常“飛行”檢測是保障產品質量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往往是大眾關心的問題,通過認證認可工作,包括對檢測機構的能力驗證,能更好地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
張鋒表示,隨著中國現代化的不斷推進,結合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和《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的目標和舉措,希望“質品行動”能夠更好地發揮出作用,與更多的平臺企業共筑良好的消費生態。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