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經濟 謀發展 多地置頂“新春第一會”
2025-02-11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新春第一會”因規格之高、議題之重,常被視作地區新年發展方向的“風向標”。從聚焦高質量發展的“2025年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再到山東“全省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大會”、安徽“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北京、廣東、山東、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紛紛置頂“新春第一會”,為全年經濟工作把脈定向。
破題高質量發展
梳理各地“新春第一會”時發現,多地不約而同地把“高質量發展”作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務。各地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明確全年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為新一年高質量發展謀篇布局。
如何破題?
春節假期后的第一天,北京市召開2025年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北京市委書記尹力指出,要積極作為、善作善成,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確保一季度“開門紅”,確保全年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5年任務時強調,講求時機力度,各項工作能早則早、抓緊抓實,保證足夠力度。今年初,北京市已經圍繞一季度“開門紅”推出6項穩增長專項行動。如今,北京的“新春第一會”,聚焦高質量發展,市委書記發出動員令。
“首都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尹力要求,要在經濟穩中向好、科技創新引領、開放激發活力、提質增效惠民等方面走在前列。
廣東舉行的“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要牢牢抓住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載體,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廣東的思路是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一方面鞏固優化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另一方面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特別提到要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集中發力,構建高技術、高成長的產業新支柱。此外還從科技創新、技術轉化、企業生態、人才吸引等方方面面提出思路。
浙江“新春第一會”的主題是“忠實踐行‘八八戰略’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其中多次提到要構建“浙江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出要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兩篇大文章,一體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建設,建立“高校+平臺+企業+產業鏈”的結對合作機制,深入實施“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程,推動工業穩進提質和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浙江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
湖北“新春第一會”提出要加快構建“體現湖北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還給出了具體的目標:到2030年,力爭全省經濟總量達9萬億元左右,主要經濟指標跨越進位、中部領先,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內陸開放高地、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形成,以武漢都市圈為中心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聯動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抓手”,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也是體現一個地方發展后勁的關鍵要素。湖南的“新春第一會”連續兩年聚焦招商引資,釋放出湖南高度重視經濟工作,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
海南在“新春第一會”強調壯大人才隊伍,旨在匯聚四方英才,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海南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人才薈萃之島建設方案》等重要文件,聚焦“4+3+3”海南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和“五向圖強”戰略,旨在充分發揮海南的資源稟賦優勢和開放政策制度優勢,強化吸引集聚人才的平臺載體建設,全方位引進、培養、用好人才,進一步壯大人才隊伍、優化人才結構,推動海南建成人才薈萃之島。
狠抓改革與創新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經濟總量距離10萬億元僅一步之遙,山東召開“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大會”,將改革創新“置頂”為2025年重點工作。當好排頭兵,改革創新就要挺進“深水區”“無人區”,今年山東將著重抓好10項重點改革任務,包括深化融資平臺轉型、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改革、能源轉型改革、國資國企改革、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等。
作為國資國企大省,山東大力推進國企“瘦身健體”,省屬企業兩年累計壓減權屬企業1325戶,總部機構數量壓減14.9%、人員編制精簡15.9%,下一步的改革重點是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吃改革飯長大的浙江,同樣要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2025年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關鍵之年,浙江特別提出要在深化“千萬工程”、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縮小“三大差距”上取得新突破。
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這一核心任務?怎樣取得各項新突破?浙江對此綜合施策——比如針對縮小“三大差距”,浙江將聚焦山區海島縣、農村農民等重點難點,統籌做好“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抓好完善省域協調發展戰略布局、提升縣城和中心鎮承載能力等重點任務,推動城鄉區域更高水平協調均衡發展,其中,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一系列重大改革支撐。
為此,浙江在“新春第一會”上明確提出,要堅持“守正創新”這一重大原則,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積極推進牽一發動全身的重大改革,鼓勵基層大膽探索創新,一體推進重點任務、重點工作、重大改革,激發強大動力、提供制度保障。
重慶“新春第一會”落子“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提出要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縱深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全力提升國資盤活質效,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加快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高地,健全富民惠民服務體系,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現突破,持續擦亮重慶改革“金名片”。
河南在“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大會”中則提出,要堅持深化改革、發揮優勢、創新思路、統籌兼顧,把政策紅利、改革紅利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實效,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把準定位、展現擔當,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南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科技創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近幾年,安徽緊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資源向新質生產力集聚。安徽,這個中部地區傳統的農業省份,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中,日漸崛起成為一個高新科技企業云集、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的科教大省。
優化營商環境
經濟發展的動力強不強,潛力大不大,企業的感受最為強烈。各地在如何做好企業服務、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也動足了腦筋。
優化營商環境的號角已在各地吹響。有的從會議名字上就透露出強烈的信號,如上海召開全市營商環境大會并發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業感受 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即上海優化營商環境8.0行動方案,推出了多達58項具體舉措,推動營商環境建設再上新臺階。
據了解,2018年以來,上海每年都在年初召開全市營商環境大會,此前已發布7版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共實施1101項任務舉措。這一次,從簡化審批流程到降低經營成本,從深化世界銀行對標改革到優化涉企監管檢查,上海正以實際行動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遼寧同樣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新春第一會”的重頭戲,召開“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暨三年行動決勝之年動員大會”。會議明確提出“讓各類經營主體在遼寧擁有獲得感、禮遇感和歸屬感”,要求堅持把公平公正、高效服務作為改善營商環境的基礎條件,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健全信用體系,維護公平公正市場環境,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切實為企業添動力、為市場增活力。
在廣東“新春第一會”上,來自美的集團、小鵬汽車、埃克森美孚等的幾十位企業代表相繼發言,一起交流新年計劃,表達對經濟發展的信心。
廣東提出要培厚發展環境肥沃土壤,充分激活政策效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攜手港澳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全面夯實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廣東還要求各級政府部門要當好“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堅持培優企業與做強產業相結合,對各類經營主體一視同仁,強化政策支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凝聚起百業競發、萬木爭春的強大合力。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河北省連續三年將“新春第一會”的主題聚焦優化營商環境。河北召開優化營商環境企業家座談會,邀請企業家代表參加,企業家代表現場介紹投資發展情況,就需要省級層面協調解決的實際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省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現場回應,提出解決思路和具體舉措,釋放出支持創新、創業、創造的鮮明信號。
增強區域發展活力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增強區域發展活力”是九大重點任務之一。
對于中西部地區城市來說,區域戰略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機遇。湖北的“新春第一會”——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推進大會上表示,湖北發展進入跨越趕超關鍵期、轉型升級突破期、內生動力迸發期、樞紐地位重塑期、干事創業黃金期,整體提升支點建設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并且提出口號:湖北要堅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戰略決心。
作為中部的“扛把子”選手,湖北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標——支點,就是事關戰略全局的支撐點、撬動點、制高點、關鍵點,就是要在區域發展上快于、好于、優于、強于其他地區,更好地服務帶動其他地區發展。
具體來說,支點的顯著特征就是綜合實力領先、科技創新先行、現代產業引領、樞紐地位凸顯、改革開放示范、城鄉區域協調、生態環境優渥、文化繁榮興盛。要打造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樞紐、引領中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中國式現代化的區域樣板。
這支中部崛起的力量不容小覷,另一支力量來自西部。
重慶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推進大會”上定下了兩個與區域戰略息息相關的大目標:一要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比如重慶要進一步強化“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促進科技與產業、制造業與服務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通過“產業大腦”引導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資金鏈協同;二要推動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比如加快構建多式聯運體系,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效率,推進自貿區升級及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深化開放合作。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涉及京津冀三地發展的一項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目前京津冀三地已經形成了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新格局。
北京提出要縱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首都都市圈,接續實施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全力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深入落實城市副中心控規和高質量發展意見。抓好首都都市圈規劃落實,深化三地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加強交通、生態、公共服務等領域共建共享。
天津將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把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全局謀劃思考、找準抓手,立足“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加快推進區域一體化、京津同城化,唱好京津“雙城記”,在持續推動“十項行動”上取得新進展。
跨越南北、無論東西。聚焦全年經濟工作召開的“新春第一會”,直指拼經濟、謀發展。多地表示,接下來的重中之重是狠抓落實,把“新春第一會”的干勁貫徹到全年的經濟工作當中去。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