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近年來互聯網與金融行業的融合發展,金融科技、創新融合不僅成為全球學者關注的焦點,更是成為投資者熱捧的題材所在。日前,2016年中國金融科技“創新與融合”發展論壇在京召開,來自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銀行、保監會、中國互聯網協會的專家以及阿里巴巴、網貸天眼等多位學者、官員及市場人士圍繞相關話題進行了研討。在本次論壇中,《互聯網金融行業分析與評估(2016-2017)》(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藍皮書就國際和國內互聯網金融狀況進行了分析和研判。
過去一年來,網絡借貸在國際上的發展可謂有驚有喜、憂樂參半,既有創新發展的諸多突破,也有意想不到的“驚雷”事件發生,致使在世界范圍內對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如霧里看花,欲愛還怕。藍皮書指出,過去一年中,全球互聯網借貸行業表現出以下四大特點。
首先,行業發展不斷創新,產品服務呈現諸多突破。例如,著名平臺Prosper不僅投資2000多萬美元收購了美國醫療借貸公司,投身醫療貸款業務,而且還通過花旗銀行完成了3.77億美元的項目資產證券化。美國摩根大通銀行借助OnDeck平臺的技術實力,通過流程再造,縮短小企業客戶的貸款流程,達到隔天甚至當天放款。英國網貸平臺FundingCircle和AssetzCapital與蘇格蘭皇家銀行合作,對接不符合銀行貸款要求的中小微企業業務。另外,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集團也計劃對自己購買的網貸產品進行資產證券化。
其次,行業影響日漸擴大,第三方服務蓬勃發展。例如,著名評級機構穆迪首次為網貸平臺的消費借貸項目進行了評級,此舉將推動諸如退休基金、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進入網貸行業。ZestFi-nancing、Lenddo等基于大數據理念開發的信用評分模型,通過Facebook、Linkedin、Twitter等所有可能的數據點來分析客戶風險,給予互聯網金融平臺信用評分和風險評級新的思路和范式。
再次,周期調整資金承壓,行業發展短期萎縮。2016年5月,作為世界網貸行業標桿LendingClub平臺“信息欺詐事件”的暴露,使得網絡借貸乃至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備受打擊,更導致曾經被視為行業樂土的美國網絡借貸行業本來就很緊張的資金大規模撤離,公司裁員消息不斷。
最后,金融風險逐漸顯現,行業監管日益趨嚴。就在我國網絡借貸從“野蠻”生長、無序發展向規范發展的轉變期間,歐美國家的網絡借貸行業發展已告別了高增長時代,同時,潛在的風險也日漸顯現和暴露。2015年10月,世界第一家上市的網貸平臺———瑞典的TrustBuddy平臺因挪用客戶資金等不當行為而被關閉,這對世界網貸行業來說是重大負面風險事件,沉重打擊了出借人的信心。同時,也向市場和監管層警示了該行業可能存在的巨大風險。
2016年5月10日,美國財政部首次對外公布了第一部網貸行業白皮書———《網絡借貸中的機遇與挑戰》,這是美國監管機構首次就網絡借貸行業監管制定框架,預示著世界范圍內的嚴格監管時代來臨。
“2015年以來,伴隨著世界經濟增長趨緩,信貸周期下行調整,包括英美等網絡借貸發達市場在內的全球網絡借貸行業在持續發展創新的同時,也告別了高增長的突飛猛進時代。此間,各類問題與風險日漸顯現,行業監管也愈加嚴格。”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黃國平表示,這也說明目前國內網絡借貸行業在成長期所出現的各類問題和缺陷是國際通病,我們不應妄自菲薄。事實上,自2015年以來,我國互聯網金融業已突破了金融變革的臨界點,無論技術開發還是規模已經超越美英等發達市場。根據花旗銀行2016年3月發布的《數字化顛覆———金融技術如何迫使傳統銀行到達臨界點》報告,目前,中國是全球擁有P2P網絡借貸平臺最多的國家,交易規模約為美國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