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2016年,互聯網金融迎來“合規”元年。政策頻繁收緊,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告一段落,由跑馬圈地回歸到理性發展狀態,互聯網金融創新模式不斷涌現,對實體經濟支撐作用將越發明顯。經濟之聲《天下財經》特別策劃《2016經濟回響》,第五篇:互聯網金融 從野蠻到理性。
非法集資性質的P2P案件成為社會“毒瘤”
2016年12月15日,北京人民檢察院對“e租寶”案提起公訴:“記者從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獲悉,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以被告單位,安徽鈺誠控股集團,鈺誠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及被告人丁寧等十人涉嫌集資詐騙罪……”
在東方邦信金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洋看來,“e租寶”事件只是一個引子。“整個互金P2P經歷了兩三年的快速發展以后,實際上已經蘊藏了很多問題和矛盾。e租寶實際上只是一個引子,爆發了,這個行業還有很多問題存在。”孫洋說到。
非法集資性質的P2P案件成為危害社會的“毒瘤”,互聯網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演變成醞釀風險的土壤,監管力度持續加碼。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 推動行業規范發展
2016年3月25號,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正式掛牌成立,協會的成立就是為了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規范發展,金融科技服務企業網信集團首席執行官盛佳表示:“這應該是到目前為止成立的最高級別的互聯網金融自律組織,算是第一次有了全國性的行業協會。”
成立大會上,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明確了協會的定位:“我們要充分的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從業機構缺乏風險的洗禮,行業自律是對行政監管的有益補充和有利支持,也是創新監管的重要內容。”
跑路停業平臺不斷,讓深圳這個金融重鎮備受考驗。2016年1月1日起,深圳叫停新登記互聯網金融機構,先把增量壓住,到了2016年3月,再對存量網絡借貸、和私募股權 “地毯式”、“掃樓式”排查;把監管推向**的,是2016年9月初深圳本土知名的P2P平臺融金所18位高管被深圳經偵大隊帶走調查。2016年全年深圳退出市場的平臺為230家,等于每1天半深圳就有一家P2P退出。
監管之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漸趨理性
在新一輪監管風暴面前,不論規模大小,資歷長短,投資人和平臺都不能抱有僥幸心理,大潮退去方知誰在裸泳。
P2P網貸平臺負責人王赫一認為:“我們在這個行業里面也看到了很多種現象發生了,一部分平臺關閉了,轉型了;還有一部分平臺,在自己原有的業務基礎之上,做了一些升級和改造。那么從業務模式上來說,我們現在已經逐步轉為以小微、分散的消費金融為主的業務,包括一些汽車金融的業務。”
在監管加碼和行業協會的規范下,互聯網金融行業走過野蠻生長期,開始走向理性。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指出:“魚龍混雜,確實把我們這個市場搞亂了,所以我們現在的做法要把披著互聯網金融外衣的這種“害群之馬”把它清理出去。”
“互聯網金融”數字說
3萬億,這是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截至2016年11月底,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超過3萬億元。
3345家,這是截至2016年11月底,P2P網貸行業累積停業及問題平臺的數量,未來, P2P網貸行業仍將面臨洗牌、整合以及業務轉型、升級,行業內的兼并收購是一種常態。
9.6%,P2P行業綜合收益率從2016年1月的12.18%一路下滑到2016年11月的9.6%。監管和整治之下,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率的“虛火”也持續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