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古稱度量衡,是指為 實現單位統一、保障 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是測量的科學與應用。
計量技術是現代質量管理中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特別是對制造業而言,其產品質量往往取決于產品性能指標的精度。因此,如果沒有精確的計量手段,就不能對產品性能指標進行精確地測量,也就無法對產品的性能進行精確地控制,產品的質量也就難以獲得提升。
計量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以原子鐘為例,目前中國的原子鐘計量精度為2000萬年誤差1秒鐘,而美國的精度則達到了3億年1秒?梢韵胂螅谟嫊r相關的工業產品方面,美國產品的質量可以遠遠超過中國產品。由此推理,如果在其他計量領域,中國的計量水平與美國差距也存在同樣差距,那么中國產品的整體質量也會遠遠落后于美國。
計量技術高低對國家實力,乃至世界格局都能產生重大影響。
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人類航;顒踊臼茄刂箨懞0毒進行的。究其原因,在于海上定位必須依賴大陸或島嶼地標。而遠洋航行沒有這樣的地標可用,因此船只無法在遠洋航行中定位,跨越大洋的航行就是名副其實的勇敢者游戲。不解決船只在大洋中的定位問題,上述課題就無法解決。
在認識到地球是圓形的后,人類可用應用經緯度的方法對地球上任何一個點進行定位。但這只是問題的第一步,如何測定具體經緯度才是關鍵。緯度的測量相對容易,只要在特定時間(如中午12點或午夜12點)測量太陽或北極星高度就可以計算出來。難點是經度!
經度該如何測量呢?它需要通過時差測量。具體方法是在一船上攜帶兩臺計時器,一臺與格林威治時間校準,一臺在船只到達定位位置時,在中午太陽高度最大時刻調整到12時。這樣兩臺計時器就會產生一個時差,這個時差再對應地球自轉速度就可以測定經度。
但這種方法最開始只具備理論上的可能。因為,這種方法對計時的精度要求很高,大約為24小時誤差不超過3秒。而在15世紀,人類的科技水平根本不可能實現這一精度。
17世紀,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發現了單擺原理,這使得制作高精度計時器成為可能。然而,海上航行條件惡劣,如倫敦大本鐘這樣的設備根本是不可能裝船的。計時器必須做得小巧精致才能滿足要求。歐洲各國間開展了一場精密加工技術發展的競賽。
進入18世紀,歐洲各國精密加工技術終于達到了計時誤差的要求。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在這一時期建立了以海洋為核心的全球貿易體系,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了以歐洲為核心的世界經貿格局。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對時間精確計量的需求,引發了精密加工技術在歐洲的出現,而精密加工技術的出現改進了歐洲機械加工的水平,使得以蒸汽機為代表的近代機械大工業出現。
人類由此進入工業文明,并確立了延續200多年的以歐洲為核心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梢,計量技術對國家發展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在“供給側改革”和“中國制造2025”的時代大潮下,提升產品質量是企業發展和國家興旺的必由之路。
質量提升不是一句口號,是需要以技術作為支撐的,而其中最核心的技術就是計量技術。
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都應當重視計量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這樣才能把質量強國的基礎真正打牢!
作者簡介:
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北京大學朗潤基金會副秘書長,《領導力概述TM》課程高級培訓師,《領越領導力》課程培訓師。全國質量獎評審委員及評審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