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個時候很想自己是個男孩!”
這是譚茹丹兒時說出來的話,面對自己的親哥哥因為腦膜炎被醫生配錯藥而造成智力障礙的農村家庭而言,是多么大的打擊。
然而在譚的內心深處并不是疾病造成的傷害,而是親眼見到過自己的母親兩次因為壓力而自殺的情景,母親關上門,拉上窗簾,偷偷的拿起農藥喝下去,對于一位只有八歲的小女孩而言,這是多么灰色的記憶,而這偏偏在幼小的心靈深處留下了烙印。
“我從小就有很要強的性格,很想為家里爭氣,很想出人頭地”譚如是說,由于家庭環境的原因,譚比同齡女孩早熟的許多,一邊是經常欺負譚的同齡人,另一邊的鄰居生活條件的天壤之別,家里買的水果都是爛的,香蕉蘋果都是爛的,旁邊鄰居家什么都很好。
“我上面有個姐姐,姐姐比較聽話、單純,五個女兒里我是老大,我跟媽媽說,你就拿我當兒子,到今天也是我撐起一個家。”這句話再次驗證了譚倔強的性格,譚從十歲開始就沒再花家里一分錢。即便上小學的時候,家里人都沒有零食吃,譚看到小商店有賣瓜子和冰棒零食的,靈機一動,就跟父親提議,去買一些紅糖回來,弄一些姜、一些淀粉、花生等,讓父親做成姜糖,成本也就十元,譚把父親做好的姜糖拿到學校去賣,當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譚就在課堂上悄悄的傳糖果,五分錢一粒的姜糖備受同學們熱捧。
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生意頭腦,譚的妹妹們上學用的讀書費全能解決。
正當譚嘗到做生意帶來的甜頭時,只讀了兩年書的譚患了嚴重的腎炎,當時家里沒錢治病,星期六、星期天母親就上山砍柴,父親就用拖拉機拖著柴去姥姥家的村子賣,也不敢進村,就放在村口,怕丟娘家的臉。母親就用換來的錢給譚治病,就這樣維持了一年,直至身體差不多康復。雖然譚父母感情很好,但父親結婚時候承諾給母親過上好日子的愿景卻沒有兌現。
“我的夢想從哪里來呢?”譚一直問自己,直到初中還沒畢業,譚就跑到城市打工,“走之前我跟媽媽說,我一定會把你帶出來的。”譚還清晰的記得對母親承諾過的這句話。
然而城市賺錢并沒有譚想象的那么簡單。到了廣州,譚去了一家臺灣人開的皮鞋廠,當時譚只有姐姐給的五十元錢,在鞋廠附近合租了一間20元/月的小屋子。面對頻繁的加班與高強度的工作,譚有些身心俱疲,然而禍不單行,“那天,我發現屋子里進了小偷,什么都沒了,吃的東西、衣服、鞋子、電飯煲都沒了。也就是那個晚上,我蹲在那里,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感覺,哭了一個晚上。”一向要強的譚終于忍不住,眼淚奪眶而出,晶瑩的淚花與城市夜空中璀璨的彌紅燈交相輝印,無聲的道出了一個只有十八歲的小女孩來到異地他鄉的辛酸。
但這些辛酸遠遠只是個開始,譚如今也難忘自己出來打工的時候,回去過年,鄰居在家門口吵架。母親忍耐不了就打開門跟鄰居爭辯,父親隨后拿著筷子就出去了,對面鄰居用鋤頭把父親的頭砍了一個洞,鮮血涌出。只有九十多斤的譚背著一百三十多斤父親跑下山,跑到村口已經筋疲力盡,大喊救命。卻沒有人幫忙,后來有個好心的兄弟用拖拉機把父親拖到鄉里的衛生所,父親被推進急救室輸血,兩天后父親被送到市里的醫院,醫院要兩千塊押金,為了給父親治病,譚當時把打工已經攢的錢都花在給父親治病上了。
昏迷一個星期后,父親醒了,譚每天逗他開心。“后來病好了,跟鄰居打官司,人家有關系,反咬一口,他們的醫藥費比我們還高,算完賬之后我們反而要補給對方一百七十元,母親見狀也心力交瘁,在法院門口暈倒了。”當說起這件不堪回首的往事時,譚眼角泛起淚光。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苦難都無法擊破這位年紀輕輕的少女,“我這個人是不是不適合打工,我就在想,讓我每天這樣低著頭在流水線打工,我覺得這不是我要的生活。”譚開始思索新的人生方向。上帝為人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人開一扇窗,這時得到一個消息,一個香港的玻璃公司招聘,一共去了三個人,最后就留下譚一個人。
譚是個膽大心細的人,“上中學的時候,周六日我就去山上砍柴,有時候下雨的時候去摸田螺,在村里賣田螺,大聲吆喝,也不管面子不面子,所以從小鍛煉了很大的膽子,也很想賺錢。”
在香港玻璃公司工作期間,譚表現的非常勤快,與同事相處的非常好,即便被調到一個月八百元的辦公室,也保持謙卑的性格。雖然收入提高了,但是譚把全部工資寄回家里,每個星期天堅持踩單車一個半小時回老家。
正是不辭辛勞的付出,譚的命運終于發生了改變,從打工到創業,“社會對我們很公平,每個人選擇的機會都是平等的。我能成功,因為我執著。”每當有人問起譚如何成功的時候。
譚也是個非常善于學習的人,通過大約兩年的時間,譚基本把公司的全部工作都掌握了,從一線生產到如何跟客戶打交道。
也正是這些積累與沉淀,譚從簽約國際高檔內衣的花都總代理,成功賺取“第一桶金”;再到汽車美容行業,賺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接著投向園林綠化工程和房地產,以三棟別墅綠化工程就能賺取一棟別墅的“吸金”速度收獲她的“第三波”財富;最后到義無反顧的投身中脈美體內衣事業,開啟自己新的夢想起點。
五載的風風雨雨,譚從零開始、從無到有,經歷了起步期的無數艱難:被懷疑、被嘲笑、被打擊,但夢想、信念的力量讓她把一個60平方米的美體工作室變成了一個投資超過150萬、超過1500平方米的形體體驗中心會所,并由此直接影響并產生了超過60家形體體驗中心,同時帶領一群有夢想、有責任的伙伴、企業家傳播正確的內衣文化,把美體內衣市場做到了國內外。正如譚所說:“我的性格很強硬,命也硬,加入中脈之前,我從來不掉一滴淚。命運給我的東西,我不抱怨,去承受它。我的成功是被生活逼出來的,我沒有別的選擇。”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曾經生長在貧困農村家庭的灰姑娘,今天大家尊稱的企業家、慈善家“丹姐”,走過了一段追逐夢想、把握趨勢、不斷自我超越的創業旅程,在中脈美體事業這個“夢劇場”上演繹了屬于她和她的團隊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