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模式之殤
這是一個O2O網站不慎失足的鮮活案例,從創業巔峰到跌入谷底,原來只有一步之遙。
本來,風險投資商收緊銀根已經讓創業企業倍感壓抑,“而團購網站通過團購代金券等方式,逐步與中端優惠券行業‘合二為一’則大大威脅了純返利平臺的生存空間。”消費專家、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告訴南都記者,線上營銷與線下商務的融合,這要求線上與線下資源的平衡,對于企業而言,資源需求會非常大,“鼠標+水泥”需要同樣強大。
換句話說,“O2O營銷網站存在價值并不是以‘低價、折扣’作為第一訴求,而是提供線上、線下多種渠道消費,全方位滿足消費者訴求的高級服務。而為了實現對顧客的全方位服務承諾,O2O運營勢必造成‘資源冗余’,廣告宣傳的營銷成本也會高企。”艾瑞咨詢電子商務咨詢中心總經理傅志勇告訴南都記者,真正意義上的O2O模式,運營門檻比你想象高得多。
而在做大數據,構筑資源壁壘方面,街庫網官方數據顯示,至2013年,街庫網全國覆蓋率已超過30個,擁有10萬至20萬的聯盟商家,年消費額達400億。
但是,疑問卻從另一個地方浮起。南都記者依據街庫網官網公布的信息,隨機挑取了廣州珠江新城的K-box、洞庭土菜館等商家核實合作信息,后者均稱,“從來沒有跟街庫網達成合作。”我們只跟大眾點評網、美團等團購網站合作,沒有跟街庫網合作。
未來并購或加劇
這是一個信號,“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團購概念再次升級,同時有了新的發展機遇。考慮到移動新入口對本地生活市場的價值,國內互聯網巨頭會對O2O網站商業價值再次評估,從而有可能發生并購或者整合。”胡琛如是分析。
2012年底,可謂是O2O的風生水起時,三大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O2O戰略,去年12月初,新浪支付系統升級為新浪微博錢包,試圖結合微博的線上社區打造閉環的電子商務模式;騰訊則再一次玩轉微信,與化妝品電商“美膚匯”進行合作,通過龐大的用戶數為線上電商提供移動入口;阿里也不甘示弱,利用支付寶實現對線下支付的逆襲,其在O2O支付領域的野心不言而喻。
然而,雖然三大巨頭以及眾多的創業者都頻頻在O2O上押寶,但是與O2O相伴的諸多困擾也層出不窮,最大的問題便在于如何將龐大的網上流量以及在線交易與現實中的商家實現有效對接,這一任務的完成且不說需要龐大的成本支出,單是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差內搞定商家和用戶便成了O2O從業者的阿喀琉斯之痛。
“從現在開始,整個返利行業將面臨著大洗牌。或許最后只剩3-5家。”秀當網CEO黃承松如是預測。
業界觀點
返利模式成資金游戲
街庫網CEO卷款消失
《2012中國消費返利模式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帶有網絡傳銷色彩的消費返利模式總金額達到近10000億元,其中以消費返利為名而行傳銷組織之實的涉案金額約為2000億元,由投機炒作演變成金融傳銷的消費返利經營模式的涉案金額約為8000億元,傳統消費返利經營模式的金額不足百億元。《報告》還指出,“由此可以看出,帶有網絡傳銷色彩的消費返利模式已經凸顯其危害性和破壞力,大部分偏向于炒作和投機,并逐漸演變為‘空對空’的資金游戲。”
尋人啟事
潘求輝,街庫網CEO,其本人微博已更名,手機號也已更換,身影難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