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彩電企業在經歷了前十年的高速成長后,已經遇到了發展的瓶頸。基于過去市場特征建立起來的粗放式業務體系已經無法適應未來市場的發展。今年以來不少家電企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情況,一方面源于政策透支消費,另一方面中國家電市場正趨于飽和,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開始尋求調整轉型。
據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中怡康最新監測報告顯示,今年1-8月份,液晶電視銷量2819萬臺,同比下降6.6%。與傳統彩電品牌市場占比持續萎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樂視超級電視市場占比持續高速擴張。
發力雙十一 解決電商的“最后一公里”
從累計銷量來看,今年1-8月份,樂視TV超級電視從第一季度的1.83%、2.77%、3.62%飆升到了8月份的5.82%。
自2013年7月3日超級電視上市以來,今年上半年,超級電視一年銷量近100萬臺。據樂視TV的人士透露,整個9月加上預售的訂單量,超級電視單月銷量已經突破20萬臺。
單月銷量突破20萬臺,只是樂視2014年線上銷售突飛猛進的一個縮影。另據奧維數據顯示,8月份超級電視線上銷量占比27%,在所有彩電品牌中位居第一。線上銷量占比穩定在20%以上,甚至會達到30%以上。這意味著平均網購每4-5臺電視,就有一臺是超級電視。
在9月19日樂迷節活動當天,樂視商城超級電視銷量10萬臺,配件超4萬件,總銷售金額4億元,總參與人次超800萬,創中國電視行業單日銷售量、銷售額紀錄,樂視商城創中國B2C商城單日單品牌電視銷售量、銷售額紀錄。
樂視TV副總裁張志偉介紹,10萬臺現貨的電視銷量訂單,已經在活動結束后的一周內發貨完畢。目前,樂視商城物流覆蓋的城市已經達到616個,雖然現貨的配送時間是一周之內到貨,但是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三四天基本可以送到。
去年雙十一,天貓商城單品牌電視賣出56272臺的銷售成績,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而今年的雙11,樂視TV將通過四大促銷活動,為廣大消費者提供超級電視及周邊配件、樂視生態等產品,這也是其全年唯一一次在第三方平臺的促銷活動,極有可能刷新天貓商城單日電視銷售紀錄,也有可能刷新自己所保持的單日10萬臺的中國電視行業單日銷售量、銷售額紀錄。
樂視超級電視的售后服務問題也一直被傳統彩電企業視為其最大的軟肋,此前樂視也把國家規定的15天可換貨或修理調整到30天。樂視TV還推出了Lerpar合伙人計劃。
張志偉介紹,Lerpar可以說是樂視解決電商的“最后一公里”,因為LePar并非渠道,而是服務和體驗的載體,首先是用戶體驗平臺和用戶綜合服務平臺,其商業模式核心仍是樂視CP2C全流程直達用戶。因為超級電視作為智能大屏,是一種高交互性的產品,用戶有著體驗、適配家裝環境等方面的需求;隨著超級電視覆蓋超過百萬人群,迫切需要我們將服務本地化,LePar將樂視的服務做到用戶身邊,能夠做到即需即達;雖然電商高速發展,但主要覆蓋的是一二線城市,而LePar有利于我們覆蓋更多的三至五線市場,滿足更多用戶的對超級電視的迫切需求。
圍繞用戶 推出定制產品
去年,樂視發布超級電視時,整個電視業一片嘩然,并受到普遍質疑。而半年多后,其他廠商從最初的質疑轉為對樂視TV產品和整個樂視生態的效仿。
超級電視有句宣傳語是 “兩倍性能,一半價格”,是說把門檻拉低。樂視智能終端事業群CMO彭鋼認為,一切有情懷的產品,都是貴。跟用戶講感性數據,跟用戶打高大上的廣告,就是為了多賺用戶的錢,太多人要在這個路子上賺錢了。而樂視所為,是要把價格門檻降低,要增加新產品新價值的服務。讓所有人擁有的產品,才是好產品,才可以實現逆襲。
在超級電視關機時,會出現“因為有你,所以我們每天在長大。”彭鋼指出,這就是尊重用戶,對用戶心懷敬畏。其他電視機廠家,尤其是所謂的高帥富的外資品牌,他們是聽用戶的話,走自己的路;樂視是扎扎實實聽用戶的話,走用戶說的路。只有真正的尊重用戶,把用戶放進來,把用戶的每一個問題,變成真正產品服務體驗,所有上面要改的東西。
樂視TV超級電視的成功刺激了善于跟風的互聯網企業,在樂視之后,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進軍智能電視行業。復制樂視模式,成為一種思路。據相關介紹,目前傳統做視頻客戶端的幾家公司也都在準備做電視,招兵買馬,組建部門。
不過,此前幾個月廣電總局對互聯網電視盒子進行整頓,批評牌照方和視頻網站的違規情況,也讓樂視在倍感壓力。
有消費者反映,TV版暫停之后,由于此前已繳付了幾年的內容費,會對收看節目有影響。對此,彭剛表示對于用戶來說,內容服務并不會受到影響。
那么,而模仿樂視模式是否有前途?曾有說法認為,廣電封殺令會讓樂視模式止步于此,因為樂視模式(平臺+內容+終端+應用)中視頻內容收費是一大盈利點,而牌照方的介入會讓內容運營誰來主導變得撲朔迷離。
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為,樂視模式依然可以繼續,原因在于樂視的內容都有版權,嚴格意義上講它并不違法。此外,樂視網已經牽手重慶廣電,要聯合申請內容牌照,若牌照申請下來,自主權會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