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 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云(微博)日前參加《與卓越同行》欄目,接受吳小莉采訪。馬云在采訪中表示,今后的老百姓,年輕人去大企業的會越來越少,去特色企業、幸福企業,美的企業的人會越來越多。中國的13億人口,是絕不可能靠國有企業,靠大企業解決就業的。解決就業的核心,那就是小企業,如何讓每個小企業增加一個兩個的員工,這個中國就會解決很多就業,所以我覺得這個才是,對中國社會真正有貢獻的。
以下為節目文字實錄:
吳小莉:洞察趨勢,改變未來。大家好,歡迎收看《與卓越同行》。
我有一位朋友,在近20年前,他干了一件當時中國人聽不懂的事,他說要把中國的企業放在網上,身邊的人說,他是書生、是瘋子,但是他成功了。十年前他說要在中國打敗ebay,現在他的電商平臺,一個購物狂歡節,日交易額191億元,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能夠完全看懂他究竟要做什么,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同意,他改變了許多中國人的生活。
今天他還在路上,對于今后五年中國人的未來,他有一個想法,有請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云。
吳小莉:馬云,我以為你會小跑步呢。
馬云:大家好。
吳小莉:很多人都愿意從馬云的眼光看未來的互聯網世界,因為好像他常常會看到不同的地方。告訴我們,今天你想要告訴我們的預見或想法,一句話先概括一下。
馬云:其實來講,2012年大家擔心的災難,擔心的變化,不是一個世界的滅亡,而是舊的世界的崩潰,新的世界的起來,所有人有沒有準備好迎接這個新的世界。
吳小莉:好,我給您一個開篇的機會,告訴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
馬云: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2012》這個電影,大家發現整個世界的政治在發生變化,經濟在發生變化,環境在發生變化。這個世界有錢的人不高興,沒錢的人也不高興;有事業做的人不高興,沒事業做的人也不高興。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從我這個行業來看互聯網,就人類真正開始進入了互聯網信息時代,進入信息時代一個最大的變革。經濟行業,以前在上世紀工業時代,所以的企業都講究規模、講究大、講究標準,F在的企業都開始,要講究小、特色、附加值,以前是企業越大越好,今后的企業是越小越好,是小而且美。這是我自己的看法,而且我堅定不移的認為,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小企業越來越好,大企業越來越累。
吳小莉:您剛才的核心觀點,其實就是未來小企業,可能因為它的小而美,具有改變世界的能力。
馬云:是。
吳小莉:那么我們現場呢,其實有6位問道團的團員,大概200多位的清華經管學院,以及創業營的同學們。接下來的時間,他們會和我們一起來論證,您說的這個未來。我們剛才聽了您的未來之后呢,做了一個短片,這個短片上下穿越了將近前年,一起看看。
短片:
在過去,我們的每一步交易,通常發生在10米之內,我們的聲音消失在20米之內!八谫u什么的,我聽不見”。
我們的朋友通常在兩公里以內,“今天上哪兒”,“我們去馬云家吃飯吧”。我們的生活半徑通常在10公里之內,“馬云怎么不來喝茶”,“太遠了”。
我們的品牌,通常傳播在50公里之內。
在未來,我們的交易不再受距離阻礙,“親,我要買一斤豬肉,包郵嗎?”,“親,已發貨,包郵,記得給好評哦”。
我們的聲音可以傳遍每個角落,我們的生產可以自由組合,“誰有馬車零件”,“我有車軸”,“我有轱轆”。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定制產品,我們的夢想可以變成現實,“我要建一座大宋朝最大的大茶樓”,“我要造一輛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車”,“誰幫他”。
足不出戶,讓我們的品牌名揚天下。
吳小莉:圖呢,其實只是一個點題,就是現在的世界,跟我們過去的世界差距很大了,未來五年會變化得更大,未來的互聯網世界,會是什么樣的一個企業的狀態?
馬云:我記得有一年我去日本,看見一個小店,門口貼了一個條說,“本店慶祝成立147年”,總共我估計,也就小20平方米的一個店,里面賣的各種糕點,你看見那老頭,那老太臉上洋溢的笑臉說,“我們家這個店開了好幾代了,147年,日本什么天皇啊,什么什么大家族的人,都買我們的糕點”。你覺得特別有一種幸福感,互聯網時代速度會發展越來越快,變化越來越快,每一個人,每一個很小的單位,都可以做出,以往一個大企業可能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我個人覺得,未來的世界是小的世界,影響中國經濟未來的一定是小企業。
吳小莉:有創新力的小企業。
馬云:對。
馬云:我一直覺得做企業做大了,是一種變態行為,姚明這樣的身材是不正常的,我們這樣的身材也不正常,一般一米七八才正常。對,所以這個,企業量力而行。
很多人在講,哎呀,這個要想成為馬云,我覺得,第一,成為馬云你會很痛苦,今天要我重新選擇,我一定不會再做馬云,太辛苦了。這是實話,你看我們這個做大了以后,一會要擔心資金,一會擔心這個規模太大,一會兒員工,一會兒社會上各種事就出來,遠遠沒有幸福感。
吳小莉:你現在沒有幸福感?
馬云:我現在的幸福感跟那個不一樣,我是已經爬到七千米高空的時候,我只能享受七千米高上的這種幸福感,這種幸福感。。。
吳小莉:有點缺氧。
馬云:相當缺氧。其實你是不愿意上去的,所以有的時候,你走上去了,再下來你反正也不容易下來了,既然爬不上去了,我們就待在那兒呆著吧。你只能這樣了。
吳小莉:但是,你還得再往上爬吧?
馬云:哎呀!這個說實在的,假設我可以不爬,我一定不爬了。
吳小莉:但是,我認識的馬云不會不爬。
馬云:我今天放下不爬呢,我自己覺得自私了一點,我從來就沒想過,我今天可以做到這個樣子。所以這一切的運氣,人的運氣過多以后,如果你做得不對,這些運氣都會變成晦氣,所以,你如何把運氣分享給別人,這可能才能夠保持你后面日子好過一點。所以你既然已經到了七千多米,很多人想上來,幫他們上來吧。
吳小莉:今天你是想要幫更多的小企業,走到七千米,但是如果我們放眼到未來五年的話,告訴我們是因為什么樣的市場變化,未來的小企業,它能夠創造它的個性和價值,取得它的利潤?
馬云:市場變化的很重要原因是需求變化了。我很小的時候,或者我爸爸媽媽年輕的時候去買衣服,聽說這件衣服北京城里一天賣出五千件,大家排著隊就買這個,因為那是時尚。現在北京城里,你可以賣這件衣服只有一件,賣得非常貴,也有人會買。如果聽說這件衣服已經有500件賣出去,就沒有人有興趣了,人們對個性化的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今后的企業,你不為消費者改變自己,你會死得連自己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所以我有時候看到今天,還有很多企業在拼命打殺價戰的時候,挺悲哀的,這個時代快速過去了。所以你看到最近的殺價,實際上就是黃昏后的螞蚱,蹦跶不了多少天,實際上是最后的瘋狂。
吳小莉:再想象一個變化,個人的變化,比如說就業可能會產生變化,我不用都去大城市了,或者是有一些年輕人現在告訴我,他也不一定要去大企業了,這是不是也是一個變化?
馬云:今后的老百姓,年輕人去大企業的會越來越少,去特色企業、幸福企業,美的企業的人會越來越多。中國的13億人口,是絕不可能靠國有企業,靠大企業解決就業的。解決就業的核心,那就是小企業,如何讓每個小企業增加一個兩個的員工,這個中國就會解決很多就業,所以我覺得這個才是,對中國社會真正有貢獻的。
吳小莉:很多人可能都想創業,但是都會面臨的像您提到,第一個門檻可能會是資金。
許瑋:我叫許瑋,大學剛畢業,我一直向往自由獨立的生活,我用打工攢下的所有積蓄,開了這家小的美甲店,也就是從這一天起,我不得不面對將來的嚴酷挑戰,我需要聘請更專業的美甲師,需要購買更先進的設備。我嘗試著通過互聯網,去籌集資金,但是面對這些零評論、零轉發、零回復的求助,我不知道我的未來究竟會怎樣?
吳小莉:在座的有很多的年輕朋友,可能也有一些朋友有著一些小小的夢想,我就想問馬云,其實像這樣的夢想,許瑋她能夠怎么辦?
馬云:怎么辦?這種情況,幾乎所有的創業者都碰上過,誰告訴我沒碰上過?渡過的人活,倒下的死,很簡單。所有創業者一開始如果想到,哎呀,我本來可以做得很大,我就是缺錢,基本都做不大。如果我要投資她,我問她一天有多少客戶,每天的利潤有多少,融資的核心,不要拿別人的錢來燒你的錢,而是要明白,別人給你錢是因為你有利潤。你看到了前景,融資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絕不是說服別人那么容易。
吳小莉:這個論點很好。而且你剛才講了一個關鍵,融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融完資以后,面臨的問題還可能更大。
馬云:那當然,融了資以后,麻煩多很多了,本來沒人管你,現在全管你了,而且管你的人,都是不講道理的。
吳小莉:我們這里有一個專門做投資的,可能是,到時候投資你以后要管你的人。劉明豫,機構投資人是不是,確實要看準了機會才會投資?
劉明豫:這樣的企業或這樣的創業者,在中國有不計其數,因為像這樣是一個很典型的,一個三無的一個企業,沒有資金、沒有核心的技術,更沒有這個很好的、很創新的盈利模式。影片里邊這個創業者,我覺得精神可嘉,但是呢,的的確確如螞蟻所說,她需要自己渡過這個困難,所有投資人,都喜歡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我必須得這么說。
馬云:對,這個我覺得講得非常好對,最早創業者,一定是問親戚朋友借錢的,米別去罵銀行,銀行跟投資者都一樣,一定是錦上添花,他們如果不錦上添花,誰給他們錢啊。他們的錢也是一點點融來的,退休基金的錢也不容易。
吳小莉:你剛給了一個很好的想法,你要做到小,先把自己的特色做出來,做到靈動了,再來想下一步。
馬云:是。所以,我要是她,三年以內,我就把我的小店,規模做小、味道做好、客戶回頭率做高,慢慢地、一點點走,別考慮融資,先考慮怎么把客戶服務好。我今天做了20雙手,明天做了30雙手,這個樂趣更重要。
吳小莉:馬云多次提到小企業的世界,而且提到了小而美。小而美,它最重要的是創新的能力,它到底能夠怎么樣的創新,我們曾經看過一個例子,馬云也曾經提到過,一起來看看這個例子。
王宇:我是王宇。
李林韜:我是李林韜。
王宇:我們都是愛車的人。
李林韜:對。
王宇:我們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造一輛屬于自己的超級跑車,
李林韜:從最開始我們的目標就特別明確,要找一款最經典,最有代表性的車,去模仿它。
王宇:這輛不是,這輛不是,這些都不是,是它,就是它了。一開始沒人支持我們,誰支持啊,誰都不支持。
李林韜:后來,我們就開始在網上找零件了,全車兩萬多個零件,其中有3000多個是從網上買的。
王宇:自從開始網購了以后,制作進程的確快了不少。
李林韜:不管怎么樣,經過三年時間的努力,我們最終版本的復刻車,總算是做出來了。
王宇:因為有了網絡這個平臺,讓我們的夢想更容易實現。
李林韜:沒錯。
吳小莉:馬云剛才看這個短片在笑,其實你提到過這個例子,在網商大會上,當時您知道這個故事的時候,什么最觸動你?
馬云:我覺得他們想造輛車的心情讓我特別觸動,其實這世界上有理想的人太多了,我在中國找不到一個沒有理想的人。真正把它變成現實去干的人很少,然后碰上困難,躲回來的人很多,埋怨社會的人很多,埋怨沒錢的人很多,但沒有一個人說我真把它給辦了。我至少覺得特佩服,我第一沒想過要造輛車,第二即使造車,我沒想過在淘寶上可以去采購零部件。而且,采過來要把它那么多零部件,給它裝出來,跑一跑,我覺得真了不起,這些孩子真是未來的希望。我說,人家說我們的80后、70后,什么80后、90后沒有社會責任感,汶川地震第一批站那的人,都是80后、70后。這幫人,能想還能干,比我們厲害多了。
吳小莉:今天這個能想又能干的李林韜來到現場了,你要不要看一看李林韜。
李林韜:王宇也來了,王宇也在。
吳小莉:王宇也來了,兩位都到了。馬云拱手表示敬佩是吧?
馬云:特敬佩。
李林韜:謝謝。
吳小莉:不但能夠想,還能夠造出來,重點是他們還賣掉。這車現在到哪了?
馬云:我本來是想買的。
李林韜:是嗎?
馬云:對。我主要是對車不是很愛,但是我看了那事特感動,我說能不能幫我買下來,買下來以后我把它去做公益,這個我覺得特別好。
吳小莉:你先告訴我,你要花多少錢買?
李林韜:我們。。。
吳小莉:你先別說,你先別說。
馬云:我個人覺得這是無價的。
吳小莉:無價,你花了多少錢?
李林韜:片上放的這輛車,花了140多萬。
吳小莉:值嗎?
馬云:值,因為如果是一個創新,是一種創造,他就是值。
- 1
- 2
-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