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儀式很惹眼:象征著公益之路的綠色絲帶,在屏幕上方飄動,耀眼的金色光芒在其上閃爍,代表著讓公益更透明的輕松籌“陽光鏈”。
1月23日晚7點,國內最大的健康保障平臺輕松籌,聯合ELLE、新浪公益在798藝術園舉辦了一場公益盛典,以“123E起來”為活動主題,盤點年度十大最具代表性公益事件,頒發專屬創意獎項,共同開啟輕松籌“升級版”。
以“社交眾籌”起家的輕松籌,開創性走出互聯網個人救助之路后,將再次圍繞個人健康保障這個中心,打造國內最大的健康保障平臺。
原本就是國內最大的社交眾籌平臺,輕松籌在依托社交網絡的熟人背書,進行個人救助方面已積累有頗為成熟的運作經驗,“升級版”的輕松籌自此也擁有第一個全民健康保障體系的“優勢模塊”。正如輕松籌CEO楊胤所講:“我們不只是一個眾籌求助平臺,更發展出輕松的健康互助平臺,為全民提供經濟、高效、普惠、多元的健康保障服務,構建起一個全民健康保障體系。”
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講到,公益在中國很有前景,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關鍵就在于“資源配置”,如何合理、有效的去做那些政府、機構沒辦法做的事情,并把事情做好。“互聯網公益的未來有很多種可能性。”
以個人救助為切入點的輕松籌,成為社保和商業保險的有效補充。目前,輕松籌建立了輕松互助、輕松e保、大病救助和輕松公益四層健康保障體系。“輕松e保”與保險機構合作,推出定制化健康保險產品,急速一對一理賠;“輕松互助”即用戶在健康時預存10元成為互助會員,如遇到會員生病,則可在互助金中均攤醫療費,幫助生病用戶渡難關;“大病救助”為求助者提供高效、透明、便捷的籌款渠道;“輕松公益”聯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等公益機構,為其提供先進技術和流量的支持。
有業內人士猜測,輕松籌的構想是基于平臺沉淀的用戶流量,以大病救助、互助、保險和輕松公益四大板塊為基礎,搭建起全民健康保障體系,解決用戶病前防護、病后救助的難題,樹立互聯網籌款平臺的運行標準。
從社交眾籌平臺的大數據中挖掘升級方向,加持前沿“區塊鏈”技術,用創新方法改變個人求助的運作模式。
輕松籌啟動“升級版”,就楊胤的發言來看,除國內社會老齡化以及消費升級兩大推力外,更多的還在于3年多時間對眾籌平臺大數據的“透視”。據介紹,能夠從智能硬件、農產品、拍電影等多個品類眾籌項目中脫穎,大病救助的眾籌由于有效補充了國人在社保和商業保險上的缺失,獲得了更為不錯的效果。“此類項目不斷增加,帶給平臺的用戶增長也是爆發式的。”楊胤總結道。
截止目前,輕松籌的注冊用戶已達到1.92億人,遍及183個國家和地區,發起項目244萬多個,累計為160萬個家庭籌集善款,籌得善款近200億元,逾4億人次的支持。
據現身現場的匿名消息人士稱,輕松籌啟動“升級版”的動力還在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去年7月,輕松籌與六大基金會共同推出“陽光鏈”,成為新金融科技領域首個把區塊鏈技術進行落地應用的平臺,打造了一個公開透明的籌款環境,直擊行業痛點,開創“機器信任”模式,為輕松籌“升級版”注入科技力量。
最值得關注的是,“陽光鏈”解決了互聯網公益運作中的信任難題:一方面是“資金可追溯”,每一筆愛心支持資金,從捐款人到受捐人,每一步都清晰可見,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另一方面是“行為可追溯”,接入“智能協議”后,每個節點的動作都要受到協議控制,擺脫了人為干預,保證了公正。
小結:人人公益,給每個家庭以應對疾病的勇氣和力量
在公益盛典上,楊胤勾畫了對“升級版”輕松籌的期望:“提供事前的健康保險,輕松互助共渡難關,以及事后的輕松籌的方式,讓每一個家庭都有應對疾病的勇氣和力量,而這來自普通的每一個公益人。”與此同時,她也不忘呼吁人們要更加的關注健康,提前預防各類疾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無論如何,輕松籌“升級版”給予了行業更多的期待,尤其是在大健康產業爆發的前夜,科技與公益、健康與公益、區塊鏈與公益等等彼此之間都將擦出怎樣的火花,的確讓人充滿無限遐想。
規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風險“防火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