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一劍,華麗蛻變。自2012年起連續6年15場峰會,凝聚大量技術專家,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2018WOT全球軟件與運維技術峰會揚帆起航,圍繞12大核心熱點,匯聚海內外60位一線專家,打造高端技術盛宴!
在 “區塊鏈技術”分論壇現場中,輕松籌CTO李汐將給聽眾帶來一場題為《輕松籌在公益和互助的區塊鏈應用》的精彩演講。在會前,51CTO記者采訪到了他,請他提前“劇透”演講內容,就讓我們“先睹為快”吧!
輕松籌CTO李汐
輕松籌選擇區塊鏈技術的初衷
“對區塊鏈技術的探索和應用,我們算起步比較早的,將技術實際落地于公益和互助我們是第一家。”李汐說:“我們最開始做的時候,這個領域還沒有那么熱。最初選擇區塊鏈是因為它跟我們的業務十分契合。”
為什么說十分契合呢?對此,他向記者表示,在公益領域,最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信任”,受助者需要對平臺有信任、捐贈者需要對項目真實性有信任、大家都需要對資金的流向有信任......區塊鏈被稱為“制造信任的機器”,夠技術性地、系統性地解決公益領域的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和可追溯問題,意義重大。
2017年7月,經過長時間的開發和探索,輕松籌在業內率先將區塊鏈技術落地,上線“陽光鏈”。此后,陽光鏈技術應用到了保險、保障領域,同樣非常契合,在核保、降低成本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可探索空間。2017年底,輕松籌成立了區塊鏈創業團隊,對HMS完成了App上線的技術支持,同時對“陽光鏈”進行升級迭代。
李汐表示,在輕松籌平臺落地區塊鏈技術有三大優勢:一是,與業務屬性特別契合,有很好的應用場景;二是,輕松籌技術團隊擁有3年的GoLang微服務架構經驗,再加提前一年多布局區塊鏈,技術方面已經存在先發優勢;三是,輕松籌有2.01億用戶,由陽光區鏈已經有50家公益基金會接入,未來還會有更多機構接入。
輕松籌的區塊鏈應用
輕松籌的區塊鏈應用有其獨特之處,其模式是以授信節點加公開選舉節點的形式,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既能提高陽光鏈整體的運營效率,同時又能讓區塊鏈最核心的透明、不可篡改等信任機制得以保留,更好應用。
在輕松籌APP中,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讓每一筆捐款和支持都像“愛心包裹”一樣有跡可循。例如,用戶可以追蹤自己的捐款是否到達了醫院或者患者手中;如果基金會等公益組織也接入了“陽光鏈”,則可以看到基金會是否已經撥款,或公益服務是否得到了落實;包括被救助人的信息、醫療過程、保險賠付等都能被一一記錄下來。并且一經記錄就無法被篡改,解決了公益領域最核心的“信任”問題。
輕松籌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互聯網公益中,不僅讓捐助者和支持者更加放心,也讓公益環境更加的公開透明,有效激發了國民的公益熱情。
如今,打開輕松籌APP,進入公益基金發起的捐贈項目頁面。用戶會發現,里面多了一個“愛心快遞單”界面,可實時查詢項目上線時間、捐款記錄,包括經過隱私化處理的捐款人、捐款金額、時間、資金流向等信息,讓每一次救助更加公開、透明。

陽光鏈共識算法DPOS機制
此外,在安全性上,陽光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系統,和傳統的中心化數據庫存儲存在很大的差別,為了保證服務的高可用,有任何一個節點出現宕機、篡改數據或者分叉,都會很快從整個區塊鏈共識節點中移除。而每個節點擁有整個區塊鏈的完整數據,也就是說當用戶的籌款信息和捐款記錄進入對接到陽光鏈后,將被分布式的記錄到區塊鏈各個節點上,并蓋上時間戳,這個記錄不可被篡改。
數據一旦上鏈后,只能看到脫敏數據,真實數據需要數據提供方用自己的私鑰才能解密,所以能有效的防止黑客攻擊。而分布式存儲的另一個好處也可以有效地防御DDOS攻擊。
區塊鏈技術應用難點
區塊鏈技術落地應用存在諸多難點,比如:賬戶體系、數據隱私保護、共識機制、點對點傳輸。為了解決這些難題,輕松籌技術團隊做了大量的技術研發,同時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李汐指出,解決這些難題需要了解比特幣、以太坊、EOS等區塊鏈的底層技術原理。基于此,近期輕松籌給健康互助社區HMS提供了技術支持,上線了數字錢包和互助智能合約應用。
“像3年前一樣,那時候GoLang用的人很少,輪子也少,我們一路摸索,完成了輕松籌系統支撐億級用戶、萬億級的核心交易平臺。我們將一如既往的使用GoLang去解決區塊鏈的不完善,沒有開源輪子的我們自己造輪子。堅持每天到3點鐘的正是指的我們這些區塊鏈的開拓者。”李汐說到。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前景
有人說,區塊鏈技術只是一個類似大數據、AI那樣一時被大家炒作的一種技術;有人說,區塊鏈技術只是符合toB領域的商業應用;有人說,區塊鏈只是為了炒幣或投機;也有人說區塊鏈改變了現有的生產關系……
而在李汐看來,區塊鏈是一個革命性的技術創新,它像云計算一樣能提供一個公共開放的基礎設施,云計算變革了傳統的IDC,區塊鏈會變革所有中心化操作的后端數據,業務客戶端只需和區塊鏈世界的任何一個節點進行交互。
李汐坦言:“區塊鏈未必適合所有領域。目前,除了解決跨國轉賬的痛點外,沒有什么特別的剛需,一定要用到區塊鏈技術。未來,我認為在競猜、預測、互助、保險、供應鏈、公證、公益等場景非常符合區塊鏈技術特性。”
談及區塊鏈應用市場的發展,李汐認為,2018年是應用落地的一年,是對底層區塊鏈基礎設施的應用之年。所謂的市場泡沫或者大規模清洗,是指淘汰掉那些蹭熱點、圈錢、不做實事的區塊鏈項目。在這個浮躁的互聯網時代,或多或少會有人被利益所誘惑,適當交一些智商稅,相信大家更有理性的判斷和投資方式。
采訪最后,李汐表示:“新事物出現以后,公眾的認知需要經歷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總體而言,我希望更多理性資本長期看好這個領域,這樣才能誕生更好的應用,讓更多人受益。我相信,區塊鏈最終是會回歸到為人類提供真正價值這個層面上來的,要倡導并真正地把區塊鏈應用到場景中去,去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