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觀察報》消息稱,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國已著手建立區塊鏈國家標準,擬從頂層設計推動區塊鏈標準體系建設,預計最快將于2019年底完成。
目前有關區塊鏈國家標準計劃已經公布,相關部門也將組建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委員會。
區塊鏈“國標”中,信息安全排第一位
李鳴透露,區塊鏈國家標準包括基礎標準、業務和應用標準、過程和方法標準、可信和互操作標準、信息安全標準等方面,并將進一步擴大標準的適用性。
李鳴也表示,區塊鏈國家標準中重要一塊是信息安全的標準,也可以看出安全對于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他同時指出,區塊鏈標準的制定不意味著會快速推進行業發展,而是給行業一定指引。此前,中國在國際知識產權和標準等方面吃過很多虧,在區塊鏈方面,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了國際化區塊鏈方面的200多項專利,甚至已站在世界技術前列。因此,我們也需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話語權。
中國2016年開始布局,已發布2項團體標準
中國的區塊鏈標準化工作早在2016年就開始布局,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指導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組織國內區塊鏈領域的優勢企業,于2016年10月成立了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論壇下設標準工作組,積極開展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先后研制并發布了《區塊鏈參考架構》和《區塊鏈數據格式規范》2項團體標準,并在團體標準研制成果基礎上積極推動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立項工作。
2017年12月,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牽頭研制的國內首個區塊鏈領域的國家標準《信息技術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參考架構》(計劃編號:20173824-T-469)正式立項,也標志著我國進一步加快了區塊鏈標準化的步伐。
ISO已制定8項國際標準,中國也參與其中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2016年9月成立了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技術委員會(ISO/TC 307),制定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領域的國際標準,以及與其他國際性組織合作研究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領域的標準化相關問題。目前,以下 8項國際標準已完成立項,進入研制階段:
1.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術語和概念
2.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隱私和個人可識別信息(PII)保護概述
3.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安全風險和漏洞
4.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身份概覽
5.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參考架構
6.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分類和本體
7.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合規性智能合約
8.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系統中智能合約的交互概述
在已立項的8項國際標準中,中國分別承擔了分類和本體的編輯以及參考架構的聯合編輯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