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在由WBC主辦的世界區塊鏈峰會上,中國社科院特聘教授王彬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生動的演講。在他看來,“區塊鏈對未來金融的變革”或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現有的金融模式或將不復存在。有了區塊鏈之后,金融和消費可以融合在一起了。他舉例說明,如果茅臺酒發token,茅臺股票將不再被需要。對于當下狂熱的炒幣行為,王彬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幣價未必會漲,其本質是一場資產轉移運動,關注漲跌本身沒有意義。
以下為王彬生的演講精編,由巴比特整理。
我先從一個場景講,茅臺股票的市值是9000億左右,茅臺酒的價格大概在1500塊人民幣。如果茅臺酒廠發一個茅臺token,一個token對應一瓶酒,你以前在家里囤酒,現在買token就行,我要給別人送茅臺酒,也直接給token就行了。
原先,金融和消費是分離的,比如說茅臺股票和茅臺酒。但是有了區塊鏈之后,金融和消費可以融合了。你買了茅臺的token,喝掉就是消費,轉讓就是金融,你存著它天天漲還是金融。那么大家設想一下,這時候還需要茅臺股票嗎?不需要。
所以說區塊鏈對未來金融的變革可能是個偽命題,因為金融在未來場景中可能壓根就不存在了。茅臺股票可能9000億的市值就沒有了。茅臺酒發token這個事情,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它就是一場社會變革。它就是一個殺手級的應用。所有能夠引起社會變革的技術,必須足夠簡單,讓所有人都能參與。
第二個問題,信息的傳遞成本越來越趨近于零。當信息的傳遞成本為零的時候,一切都沒有秘密。我們現在生活就變得虛擬化,最寶貴的東西都在手機里,至少我是這樣。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情不是找老婆,是找手機,要是手機找不到,急得不行,特別擔心是不是老婆拿走的。所以在未來,現實和虛擬之間是交互的。
那么對比特幣一直按照傳統的金融理念去看待,認為比特幣支付速度慢、轉賬速度慢、有耗能,這些其實都不重要,我的理解是比特幣是用來相信的,不是拿來用的。它作為區塊鏈世界的第一個應用,直接對傳統的集中化金融體系展開了一場變革。和茅臺酒一個道理,你家樓下有全聚德、肯德基、東來順,它們發的餐券,只要你相信100年都還有效,這個餐券就是錢。
對于區塊鏈的認知,我不認識是一件多高深的現象,最先炒幣的是哪些人?是主流社會的邊緣人,然后才是計算機人才,他們意識到這個可以賺錢。最早分為鏈圈和幣圈,最后博弈的結果,就是鏈圈的人都在發幣,大家都在跟著市場走。鏈和幣是一回事。如果搞鏈而不進行價值傳遞的話,就好比說,你談戀愛可以結婚,不能懷孕。
真正的區塊鏈是什么?區塊鏈的經濟本質是協作,以最低的成本,把人類社會過去一兩百年形成的強大的物質財富分享、利用起來。每個人都可以發布信息,每個人都可以記錄信息,由于信息的傳遞成本越來越低,區塊鏈技術廣泛應用,把過去的信息互聯網轉變成了一個價值互聯網,這才是未來業態的根本性的轉變。
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出現,我們很快會意識到,美元在未來是沒有應用場景的。一個國家最核心的主權是稅收,隨著整個區塊鏈變革,整個未來政府的邊界,國家的邊界,都會在逐步逐步地調整,這是我對未來的一點點認知。
這個行業的人有兩大特點,極度地天真,極度地貪婪。但是現實和虛擬之間是交融的,我認為從經濟上來講,這是一場資產轉移的運動。但是幣價未必會上漲。前一段時間,有一個經典的笑話,小太監問老太監,你為什么那么有錢,老太監說,因為割得早。未來,財富可能要重新定義,不是工業化時代的財富,美元將來消失了,你不能拿著比特幣又忘不掉美元,關心它漲了沒有。其實背后的邏輯是一場資產轉移運動,把這個事想明白了,漲跌跟你就沒有關系了。
最后說一下我對比特幣的心態,我們未來會有各種各樣的鏈,但我可能80歲以后就記不住了。我唯一能記住的就是初戀,還有婚外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