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很多投資者紛紛倒在暴雷潮里,2019年“團貸網”又讓不少人被雷的猝不及防。最近,“團貸網”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又有了新進展。
根據東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4月19日通報,近日,東莞市公安局根據新掌握的線索,迅速開展涉案資金追繳工作,發現“團貸網”實際控制人唐某、張某等人在案發前多次轉移、隱匿“團貸網”平臺資金。截至4月19日,已累計追繳、凍結資金人民幣8.81億元、港幣2.12萬元、美元5萬元。
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爆雷潮”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已有超300家P2P網貸平臺通過官網、微博、微信、QQ群等渠道發布了初步兌付方案,且不少平臺兌付方案不止一種。其中,分期兌付和債權置換商品最為常見。不過后者最大弊端是商品的性價比無法判斷。2018年至今有43家問題平臺貸款余額在10億元以上,合計貸款余額1191.34億元,占問題平臺總量的69%。從問題類型來看,43家平臺中有33家被經偵介入,10家延期兌付。
據第一網貸日前發布的《2019年3月份全國P2P網貸行業快報》和《2019年一季度全國P2P網貸行業快報》顯示,全國P2P網貸,今年3月成交額為713.31億元,環比增長29.16%,同比下降72.46%。同時,今年第一季度成交額為2143.17億元,環比下降23.15%,同比下降76.93%。
據悉,2019年3月,全國P2P網貸成交額環比增長較多的主要原因是2月春節長假所致。撇開特殊情況的2月,3月網貸成交額較1月下降18.72%,下降趨勢仍未改。從平臺運行情況來看,截至3月底,全國在營網貸機構1078家(其中在營規模較大機構400家,在營規模較小機構678家),環比下降5.44%。此外,已出險機構、僵尸類機構4528家,準僵尸類機構2040家,積極準備良性退出59家。值得關注的是,3月,全行業新增107家網貸平臺停發新標,其中59家呈良性退出跡象,48家負面輿情較多。據統計,從2018年11月網貸進入退出期以來,共406家平臺停發新標。
而據網貸天眼數據顯示,2019年3月,全國新增問題平臺251家,創自去年7月爆雷潮過后以來新高。其中主要為暫停運營、平臺失聯、平臺清盤、提現困難、平臺展期和爭議平臺等。
與此前有所不同的是,本次問題平臺中占比最多的是暫停運營,占比34.66%,而像去年警方介入這種惡性退出的平臺數量則屈指可數。
究其原因,其主要是年初175文件下發,根據監管要求,目前主要工作方向仍然是堅持機構退出,除部分嚴格合規的在營機構外,其余機構能退盡退,應關盡關。此外,隨著備案的進程不斷延遲,不少網貸平臺在合規整改過程中都遭遇了不小的資金壓力,加上銀行存管費、等保測試費,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的等相關支出,無形中增加了P2P平臺的運營成本,致使不少平臺退出這個行業。
備案倒計時 接入統一信披平臺
今年年初,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又下發了一份《關于進一步做實P2P網絡借貸合規檢查及后續工作的通知》(下稱《1號文》)。
《1號文》的核心要求是:將啟動全國P2P平臺的實時數據接入工作,實現對各家網貸機構交易數據的全量、實時接入。統計監測數據報送至由網安中心與網貸整治辦聯合開發的“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網貸機構統計報送系統”。
各省級整治辦還要組織實施本轄區完成行政核查的P2P平臺加強信息披露工作,委托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開展信息披露,對新發布產品進行產品登記披露。
《1號文》指出,對于不愿意進行實時數據接入、不進行全面信息披露或披露不實的將直接按照不配合專項整治工作予以逐步清退。
《1號文》的出臺不僅為進入“信批和產品登記”環節打下基礎,同時也給P2P行業的合規備案工作迎來實質性進展。
3月25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聯合工作辦公室聯合下發了《關于組織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接入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的通知》。要求在前期合規檢查工作的基礎上,組織符合條件的網貸機構接入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集中、規范開展信息披露和產品登記。
登記披露平臺接入工作將分批次、有序開展,各地網貸整治辦應于2019年5月底前組織轄內借貸規模較大、余額超過50億元、通過合規檢查的網貸機構完成接入準備工作,其余通過合規檢查的網貸機構力爭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接入準備工作。
4月初,全國互金整治辦、網貸整治辦召開的召開的專題會議也提出了加大數據監測和信息披露的力度。這說明監管越來越重視“數字化監管”,對平臺進行實時數據監測,也是用技術手段預測風險。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指出,2019年是網貸風險專項整治的攻堅之年,整治任務依然艱巨,專委會要貼近實際,更好地發揮政產學研各方面專家的作用,搭建好監管部門與機構之間的溝通橋梁,引導網貸機構嚴格落實好整治有關要求,切實防范和化解網貸領域金融風險,并推動行業更多服務實體經濟、促進普惠金融發展。
4月18日,據相關媒體從參與網絡小貸及P2P網貸新規征求意見討論的多方機構人士處核實獲悉,經營網絡小貸業務的小貸公司注冊資本金將不低于10億元(一次性實繳)。P2P網貸方面,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廣東、重慶、深圳、廈門等11個風險出清程度高、合規檢查質量較好、政府對風險把控能力強的省(市)地區,將有望進入P2P網貸備案試點的新節奏。
隨著試點備案方案的明晰,監管對于行政核查的態度或更趨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