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很多人會感慨,年紀越來越大,錢卻是永遠都不夠花!所有上班都感同身受吧?這是事實,無法改變的事實。最近也聽到很多聲音,有的說:"一年也沒怎么花錢,怎么就沒了呢?"還有的說:"年初定的存款5萬,現在負7萬…"每個月,錢不知不覺就月光了;每年,錢自然而然就存不下來了,所以,今天, 我們來說說這錢是該怎么存下來,也可以說成如何合理的規劃自己的財富,理財或許就是首當其沖的一環。
說到理財,其本質是實現錢的有效配置。就像我們在通常說的以錢生錢。
因為,不管我們有多少錢,不管何時何地,對于我們來說,錢總是稀缺的,錢不夠,想掙錢,錢足夠,想掙更多的錢,亦或者說想是想自己的一些理想及其自身在社會上的價值。那么通過理財讓合適的錢做合適的事,“在其位謀其政”。筆者寫到此,突然想到很久之前在一本書上看到的一句話,大概的意思是說,錢要舍得放出去,只有將錢放出去,才會將外面的錢給帶回來。如果只是將錢拿在手里,等待著的也只能是貶值了。
所以,我們就要讓手頭上稀缺的錢發揮最有效的作用。如保險的錢不能用來做風險投資,退休養老的錢不應該只存在銀行活期里面。
那么身邊的資產如何分割?
筆者記得上次說過一次關于理財的相關文章。《科普:投資理財究竟有哪些方式》文章鏈接:http://www.zu001.cn/info/395139.html。如果有感興趣的看官可以去看看,或許有說幫助。
在上篇的文章里,筆者盡可能詳盡的闡述了現階段關于理財的各種方式。然而有人會覺得有些雜,那好,今天就簡單的闡述下大概的思想,除去那些絕大部分人用不上的投資方式。
簡單的來說整體資產分成:活期管理、穩健理財、長期投資、保險保障四筆錢。
通過投資的復利效應使資產獲得保值增值,而保險則為你的投資乃至生活建立一張安全網,以確保復利效應有效進行。
投資為生錢,保險為護錢,缺一不可。
在這里筆者,再多說一句,資產管理,前提是要有資產。所以就要先積累一定的本金。這里要解釋一個誤區,關于"錢不是省出來的"這個論調。完全沒有毛病,但這和攢錢沒有一點沖突,這句話是要表達"想要變得有錢,靠省錢是實現不了的",而攢錢,作為資產管理的基礎,這部分的資產不能算作"有錢"范圍內。
當我們有了一定的原始積累之后,我們將這筆錢分為四種不同的方向:
活錢管理
活錢管理賬戶的錢,指的是隨時需要用的錢,主要是用于 3-6 個月的日常開支。
因此,該賬戶存的錢主要是流動性好,風險低,相應的收益也不會太高。
考慮這些特點,我認為公募基金中的貨幣基金,最適合用于活錢管理。
但貨幣基金數量有很多,超過 600 只(包含不同份額),業績方面也會有差異。
近一年,收益最好的貨基收益率超過 4%,而最差的收益率僅有 1.6%。(數據截止至 2019 年 2 月 20 日)
要從幾百只里面挑出好的,需要費挺大點勁的。
同時,你還要經常觀察挑出來的貨幣基金,是不是還保持不錯的收益,有沒有更好的可以替換,這就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了。
穩健理財
穩健理財賬戶的錢,指的是半年以上、3年以內,有具體用途但無需隨時動用的錢。
比如,計劃明年買房付首付的錢,計劃今年年底去旅游的錢,計劃半年后去度蜜月的錢等等。
這筆錢可以在盡量不虧損的前提下,根據時間搭配好合適的產品,去獲取比活錢更高的收益。
這個賬戶的錢,除了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嚴謹專業搭配基金組合來打造浮動收益的投資品,也能實現較為穩健的理財管理。
通過配置數只優質的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去構成了一個適合投資半年以上,預期年化收益能在 4%-8%,嚴控凈值回撤的產品,力求獲得最優收益風險比。
長期投資
長期投資賬戶的錢,是留給未來的錢,最好是你3-5 年內都不需要用到的。
這部分錢投資期限較長主要投資于高風險產品,將投資期限拉長以降低整體風險,追求更高的收益。
而長期投資的主要收益來源是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
我們希望找到合適的投資渠道,通過合適的投資方法,讓自己的財富能伴隨經濟發展實現增長。
考慮到中國股市伴隨著大起大落在曲折中實現增長的特點,推薦的是通過定投指數基金+估值體系選擇低估產品的方法來進行長期投資。
結束語:
說一千道一萬,筆者還是希望大家能夠養成:
1、要有潛在的風險意識
決定開始打理自己的小金庫的話,就要逐漸養成這種意識。權衡自己能夠承受的風險能力,收益和風險是共同存在的,高收益也必然伴隨著高風險。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才是最好的。
2、理性的消費方式
好看、好吃、好玩的東西越來越多,再加上移動支付方便快捷,電子支付讓我們對花錢肉疼的疼痛感降低了。這更需要我們自己把持住自己,在購物的時候切忌頭腦發熱買些無用的商品,尤其是在雙十一這種舉國狂歡的購物日子里!建議,大家在購物消費的同時,先擬出一個購物清單,然后按照清單上來購買,避免沖動消費。
3、盡可能的少用信用卡
其實現在移動支付都已經可以媲美信用卡了,在消費無感這方面。沒有消費的疼痛感,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過度消費也不會產生罪惡感,一旦過度消費了就會給自己帶來消費壓力,所以筆者建議,如果不是急用錢,信用卡這種東西少用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