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原本不可能實現的一些設想,有些東西已經開始觸及到我們的生活中去。多年前,計算機亦或者說是電腦,對于普通人來說已經是遙不可及的存在。那個時候的電腦卻已經被披上了上層社會的奢飾品。人們對電腦的狂熱也只是在雜志上,電視上看到。互聯網,只是個概念罷了。時轉今日,這些東西已經普及到每家每戶中。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出現發展極大的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展。人們越來越喜歡計算機這一消費級的家電。
那么,相信對電腦非常熟悉的人都應該知道硬盤這一主要配件。現階段,硬盤從工作原理上可分為固態硬盤SSD和傳統機械硬盤HHD。傳統機械硬盤HHD從剛開始的小容量大碟片發展到現在的超小碟片超大容量。現在最大的容量密度為一碟片足足達到1TB。然而縱然是這樣,硬盤速度依舊是阻礙著機械硬盤的進一步發展。在人們對速度的強烈渴盼下,應運而生的固態硬盤騰空出世。
下面筆者就簡單說下SSD和HHD兩者不同類型硬盤的異同點和各自優缺點。
HHD傳統機械硬盤:
先來看下機械硬盤的內臟,嗯,就是這樣子的。
主伺服電機,磁盤碟片,磁頭臂,磁頭,還有個小型磁頭臂馬達,磁頭控制器,數據轉換器,接口,緩存等幾個部分組成。機械硬盤上的所有碟片都裝在一個密封的鐵盒中。每張碟片都是相互間平衡。主私服電機載著硬盤飛速旋轉甚至都會產生一層空氣層。(縱然是這樣,但是數據傳輸速度還是不夠理想)影響硬盤速度的就是轉速。也就是主伺服電機。目前通常民用的電機轉速應該是7200轉。每個磁片存儲上面都有個磁頭。而磁頭與磁片的距離比一根頭發絲的直徑還短。說到這里,小編真的不得不佩服人的智慧和技術。能夠做出這樣的效果。說句題外話,真正能夠體現出人類智慧的結晶還是CPU,那樣的工藝真的能讓人嘆為觀止。好了,接著說硬盤。硬盤上所有的磁頭聯在一個磁頭控制器上,由磁頭控制器負責各個磁頭的運動。
嗯,接下來我們來熟悉下SSD,固態硬盤:
固態硬盤,固態嘛,就是固定化的。老樣子,看看這貨的五臟六腑是啥樣的。
嗯,就是這樣子的,固態化半導體存儲顆粒。是不是看起來精致些,至少是看起來簡單些,安全些,那機械硬盤碰下準保出問題。
固態硬盤(Solid State Drives)是用固態電子存儲芯片陣列而制成的的硬盤。1970年,StorageTek公司開發了第一個固態硬盤驅動器。1989年,世界上第一款固態硬盤出現。而那是人們對固態硬盤的認知和需求并不高,直到2006年3月,三星率先發布一款32GB容量的固態硬盤筆記本電腦,固態硬盤從此走進了人們的視野,2007年6月,東芝推出了第一款120GB固態硬盤筆記本電腦,固態硬盤也在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固態硬盤的有點。第一就是讀取速度快。這可以說是固態硬盤的最大優勢,通常情況下固態硬盤在傳輸速度上最高可達500M/s。其中讀取速度達400-600M每秒,寫入速度同樣可以高達200M每秒。對于1G的文件也只需要幾秒鐘就能搞定,而傳統的IDE的硬盤數據傳輸速度的極限也不會突破200M,寫入速度最快也很難突破100M/s,平時基本在幾十兆每秒,這樣對于常常讀取大文件或者處理大文件的用戶來講使用固態硬盤是個不錯的選擇。
固態硬盤除了以上優點以外還有其他一些特點,這里筆者就給大家大體上羅列下:
1、固態硬盤瞬間啟動速度快,沒有機械電機加速,這比傳統硬盤速度快很多。
2、固態硬盤沒有磁頭,所以隨機讀取速度與傳統機械硬盤相比延遲小很多。經過相比較而言,搭載固態哦硬盤的系統啟動時間為18s而搭載機械硬盤的系統啟動時間為31s。相比之下,固態硬盤的啟動時間。平均尋址時間都比機械硬盤快很多,甚至某些時候快好幾倍。
3、基于DRAM的固態硬盤寫入速度是極快的。
4、噪音控制,相當于現在的機械硬盤來說,固態硬盤是0噪音的,當然現在機械硬盤的聲音也已經很小了。
5、由于固態硬盤的工作原理決定著,沒有任何機械零件,所以固態硬盤想對于機械硬盤來說是不怕摔不怕磕碰、沖擊或者震動。
6、相對于機械硬盤來說,固態硬盤工作的溫度范圍更大,機械硬盤的速度是在5-55攝氏度工作,而大多數固態硬盤的工作溫度范圍為-40~85攝氏度,有的工業級硬盤工作溫度范圍更廣。
7、同容量的固態硬盤與機械硬盤相比,顯得更加輕薄,硬盤體積更小,重量也輕很多。
【小編建議】
如果是臺式電腦的話,小編建議采用SSD+HHD混合硬盤,這樣一來既能滿足系統的高速度運轉,又能滿足大容量存儲,揚長避短,更好的方便使用。
而筆記本的正常升級的方式是:通常情況下都是換光驅位,也就是將光驅的地方更換成固態硬盤,在不改變原有本盤的同時實現SSD+HDD方案。當然這樣做的缺點就是沒有光驅。況且如果本人對電腦結構不是很精通,還是會帶來一定的危險性。
固態硬盤(SSD)機械硬盤(HHD)相關對比筆者就說這么多,孰好孰壞相比大家應該很清楚。如果抉擇,請君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