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媒體報道,6月13日,作為量子點陣營重要成員的TCL,旗下武漢華星光電第6代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生產線在武漢開工建設。據稱,項目總投資350億,是國內第一條主攻折疊顯示屏的6代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生產線,達產后年均銷售額超百億。
華星光電提供的官方稿件稱,該項目預計2019年二季度投產,2020年一季度量產。滿產后,年產AMOLED智能手機顯示面板近116萬㎡,可滿足全球5%的AMOLED智能手機屏需求。
至此,量子點陣營三大成員企業——三星、TCL、海信,已有兩家進入OLED領域,僅剩海信一家企業尚在孤獨堅守。業界認為,三大成員中兩家進入OLED領域,標志著量子點陣營已名存實亡。
關于OLED的最新消息還有,已實現小尺寸OLED面板量產的京東方,有可能獲得蘋果公司的訂單。
量子點和OLED誰是液晶電視替代者
據悉,2016年,全球有3200億人民幣的資金涌入OLED領域,而同期量子點傳出的卻是“量子點之父”QD Vision大股東全面撤資的消息。據業內人士透露,LGD廣東OLED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兩個月內將塵埃落定,并正式對外發布。這將是外資企業首次在中國布局OLED項目。
而據市場調查公司中怡康此前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量子點電視的零售量高于OLED電視7倍有余。2017年第1-14周,量子點電視的零售額在彩電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4.77%,同期OLED電視只實現1.22%的零售額滲透率。如果三星、TCL以及海信三大品牌聯手發力,量子點電視可能會形成“后發制人”的效果。
液晶電視終將被替代,彩電兩大陣營對此已無異議。有異議的僅在于:誰將扮演替代者? 量子點和OLED孰強孰弱?
不同陣營給出的答案不同。OLED陣營說“舍我其誰”,量子點陣營則說“量子點優于OLED”。目前看,認同OLED終將戰勝量子點的聲音更高。
目前彩電市場主要顯示技術有三大類:普通LED、OLED以及量子點。
OLED是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UIV OLED)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有機發光半導體(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 UIV OLED),與液晶顯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是不同類型的發光原理。也是被認為最有實力代替代液晶,成為下一代顯示技術。
OLED顯示技術具有自發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涂層和玻璃基板,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而且OLED顯示屏幕可視角度大,擁有液晶屏無法比擬的對比度,并且能夠節省電能。但是大尺寸OLED面板目前的制作工藝復雜,LGD每年只有百萬片的產量不能滿足需求,因此OLED電視售價也居高不下,目前國內也只有少量使用OLED屏的智能電視。
量子點電視是應用了量子點技術背光源的電視,是液晶電視的一種。量子點是半導體納米材料,它是由一些肉眼無法看到的、極其微小的半導體納米晶體組成。量子點材料能用在顯示領域是因為它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性,在受到光或電的刺激時會發出有色光線,量子點的組成材料和大小形狀決定了光線的顏色。
它與傳統液晶電視的不同主要在于采用了不同的背光源,從而帶來性能上的諸多不同,比傳統LED背光的傳統液晶電視在畫面質量與節能環保上更具優勢,已成為業內液晶電視新的發展方向。2014年底,國內外廠商都陸續推出搭載了量子點技術的電視。
量子點顯示是基于來自化學方法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進行重構的高新材料激發的顯示技術,根據量子點受到電或光的刺激改變其直徑大小,從而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高質量單色光,量子點尺寸連續可調,可實現藍色到綠色、到黃色、到橙色、到紅色的發射,因此色彩精準而且純凈。其色彩效果如果按照最高的BT.2020標準算,蘋果手機也只有50%左右,意味著一般的顏色顯示不出來,但量子點可以做到100%的色域,與時下超高清藍光標準對于高色域的要求遙相呼應,還原我們所能感知的所有顏色。
在今年4月舉辦“2017年國際量子點顯示產業論壇”上,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柳玉峰會長表示,“量子點技術相比傳統LCD顯示技術能夠帶來更高的能效、色彩表現,同時還可以降低成本等優勢,有明顯的現實的創新價值,已成為高端電視市場領域非常熱門的發展趨勢。”
全球量子點生產領頭企業Nanosys的大中華區總經理羅忠升博士也在論壇上為量子點背書。他表示,量子點是自然界中可以找到,給予顯示技術所用最完美的光源之一。
在談到了OLED和量子點技術的差距時,羅忠升博士表示:首先目前OLED電視500-600尼特的峰值亮度遠不如量子點電視1500尼特以上;OLED在弱電流控制方面的局限性導致它的暗場細節變現欠佳,“而QLED電視完全沒有這個局限性。”
隨著越來越多手機產品由液晶屏升級成OLED屏,OLED對液晶的替代已在手機領域全面展開,而蘋果將于今年三季度推出的iphone8,將成為這場手機屏幕升級戰的收官之作。下一步,OLED向筆記本、平板滲透的大幕將緊隨其后拉開。顯然,OLED對液晶的替代,是一個由小屏幕逐步向大屏幕滲透的過程。反觀量子點,固守于電視單一領域,完全不被手機、筆記本、平板等顯示產品所接受。
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堅定地認為,OLED終將取代液晶成為顯示技術的主流。但這不意味著OLED時代很快就會到來。今天,OLED電視仍處于市場培育期,遠未到市場全面爆發的那一天。市場何時大爆發?在上游面板實現規模化供應那一天。
他作了這樣一個比喻:“現階段的量子點電視和OLED電視不屬于同一個維度產品,現階段的量子點電視更像是一輛改良的馬車,而OLED電視則是一輛嶄新的汽車。”
和OLED相比,劉步塵認為量子點時代的到來更是遙遙無期。止于目前,真正意義上的量子點電視仍停留在理論層面,甚至連概念產品也沒有搞出來,更不要談銷量多少,目前所有量子點電視的銷量,都只能統計在液晶電視的銷量里。
劉步塵作出了一個判斷:2020年之前,液晶電視的市場主導地位仍無人撼動,畢竟它的基數太大了。客觀地講,液晶顯示技術雖無大突破的可能,但產品成熟、性價比高的優勢尚在。雖然兩大彩電陣營都說將拋棄液晶,但它們的彩電銷量都靠液晶支撐。
從CRT到液晶,是電視產品形態的一次重大變革;從液晶到OLED,是電視產品形態的第二次重大變革。與第一次變革相比,第二次變革更徹底、更決絕。液晶對CRT的替代,是一種平面顯示技術對另一種平面顯示技術的替代;而OLED對液晶的替代,則是柔性顯示技術對平面顯示技術的替代,它將為我們打開一個全新的視界。可以這樣講,即使OLED畫面表現力和液晶處于同一水準,僅憑柔性顯示這一產品屬性最后也將實現對液晶的徹底替代,它極大地拓展了顯示產品存在的物理形態,讓“顯示無處不在”成為可能。
對于OLED和量子點電視兩大陣營在市場上的對攻,很多不太專業的消費者可能不知道該選哪家。其實,OLED和量子點概念聽起來比較技術性,但核心焦點就在背光源上。OLED采用的是有機顯示材料;而量子點電視是在傳統液晶電視的背光源中,加載了量子點背光源。
消費者無需糾結于那么多的技術性問題,只需要重點看畫質即可。兩家之爭更多的還是一種市場競爭,從畫質效果看,兩大電視類型都在不斷提升。最終,還是需要靠消費者自己定奪。誰的畫面更真實、原色更純、彩色更真,就選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