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50億采購大單的數字背后,是整個電視行業將要面對的一個新的“拐點”。
7月15日,第十一屆中國數字電視產業發展大會上,與“變革”相關的詞匯不斷被與會者提及。產品技術持續革新、用戶需求轉向“生態”、“互聯網+”帶來渠道價值重塑,以及三四線市場的藍海爆發……
在多重變革聚焦的2015年,正如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所言:“過去幾年,新技術、新模式、新思維層出不窮;現在,用創新合作、O2O營銷新模式打破彩電市場天花板的時代已經到來。”
拐點在哪兒?
業界普遍觀點:電視業的下一個“風口”已經落在了O2O。
因為以高附加值為表現的智能電視,正在成為市場主流。艾瑞的數據顯示,2014年“聯網”電視的市場滲透率達到了51.1%,2015年有望提升至80%;作為國內線上線下銷售規模最大的渠道商,蘇寧的智能電視銷售份額占比也已經超過80%。
以蘇寧為例,就在818大促前夕,蘇寧與海信、創維、TCL、長虹、康佳、先鋒、三星、夏普、索尼、LG、海爾、PPTV、樂視、熊貓、東芝等廠商簽訂了350億采購大單中,其中智能機占比達90%、4K超高清產品占比超過70%。
伴隨著電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電視生產商將“品牌化”作為未來發展的方向,逐漸走上了一條“量質俱佳”融合發展的道路。毫無疑問,這種趨勢體現在渠道上,必然是O2O。
用蘇寧云商COO侯恩龍的話說,O2O模式通過線上展示、線下的產品體驗和資源整合,幫助傳統電視廠商充分彌補了在內容、服務方面的缺失,為產品帶來新的競爭力。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則通過一組數據印證“純線上”在智能時代的勢微。據統計,4K產品的線上銷售額只有線下的5%;55英寸以上中高端產品,線上銷售占比僅為24%。陸刃波表示:“純線上”正淪為中低端產品的走量通道,這與智能化的市場趨勢背道而馳。
非智能電視退出舞臺
“非智能電視將逐漸退出一二線市場。”侯恩龍在大會演講中說。事實上,并不僅僅是一二線市場,在最近熱得發燙的農村市場,智能電視的發展也有巨大的市場空間。數據顯示,盡管這是一個萬億市場,但平板電視的保有率僅為36%。
在智能化的大潮中,加速渠道下沉,迅速掌握三四級市場,僅僅依靠傳統線上和刷墻顯然是不夠的。“這里的未來依然是O2O。”侯恩龍說,落地鄉鎮的實體門店,必然是與消費者溝通的最好觸點。
以蘇寧為例,從2014年開始布局農村市場,5年內將開出10000家蘇寧易購服務站,覆蓋全國超過1/4的鄉鎮。這些易購服務站將承擔虛擬出樣銷售、物流快遞、售后維修、物流攬件的職能。
更重要的是伴隨著農村電商的發展,像蘇寧這樣已經在全國基本完成物流布局的企業來說,將擁有“最后一公里”的巨大優勢,而這種優勢將不僅能夠幫助蘇寧更快速的實現渠道下沉,更可以開放給所有的供應商和第四方,實現干線運輸、倉儲、快遞配送的共享。
侯恩龍介紹說,蘇寧基于大數據、云計算和標準作業流程等支撐的物流云項目即將完成,包括4個航空樞紐,12個自動化分揀中心,60個區域配送中心、660個城市分配送中心及10000個快遞點。
“我們已經為這個趨勢做好了準備。”侯恩龍說,“我們將不斷深耕渠道價值,依托蘇寧線上線下兩大核心平臺,打造行業領先的O2O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