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科技平臺美譽度排行榜TOP10發布
—— 螞蟻保險、輕松保嚴選、微保分列前三
我國互聯網保險的發展,經過前期的“摸索”后,在互聯網經濟大潮的“加持”下,迎來了快速擴張時期,其中既有探索與創新,也有盲目與沖動,還有偏離與背離,“跌宕起伏”成為一個重要特征,因此,需要反思和覺悟。
在互聯網保險的發展過程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互聯網企業”的身份和地位問題,背后的原因是沒有“明示規定”,因此,無論是保險機構,還是互聯網企業均存在“打擦邊球”的問題。
據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末,我國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53萬億元,同比增長6.12%;保險金額8709.91萬億元,同比增長34.62%;保單件數累計526.34億件,同比增長6.25%。
目前,國內已經有不少互聯網保險平臺成為行業翹楚,阿里旗下的螞蟻保險、騰訊的微保、輕松集團的輕松保嚴選等一些平臺推出的互聯網保險產品收獲了不少用戶的青睞。
在行業整體向好的背景下,隨著互聯網技術在保險行業的不斷深入運用,互聯網保險業務作為保險銷售與服務的一種新形態也頗受市場關注。
隨著互聯網等技術在保險行業的不斷深入運用,互聯網保險業務作為保險銷售與服務的一種新形態,深刻影響了保險業態和保險監管。互聯網保險業務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風險隱患,給行業和監管帶來了挑戰。
為規范互聯網保險業務,有效防范風險,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的水平,銀保監會修訂頒布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于2月1日正式實施,這在規范互聯網保險行業有序發展的同時,也將為頭部平臺掃清行業發展道路,在這個過程中,必將進一步帶動保險行業的線上化進程。
據中國質量萬里行互聯網保險科技平臺美譽度調研分析結果顯示,互聯網保險科技平臺美譽度排行前十位分別是:螞蟻保險、輕松保嚴選、微保、京東保險、慧擇網、蘇寧保險、攜程保險、量子保,微易保險和度小滿保險。
互聯網保險科技平臺美譽度調查由投訴解決滿意率、民眾認知度、產品創新度、保險科技影響力的大小與傾向度加權、溝通渠道、處理便捷度構成。結合2020年保險市場情況,通過對行業的全方位數據獲取及海量數據的調研計算,整理和分析了目前市場上主流互聯網保險中介企業的實際情況,讓消費者更直觀的感受對互聯網保險科技平臺的美譽度是多少。
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投訴增加
盡管互聯網技術提高了投保的便利性,但互聯網保險銷售時強調“消費體驗”,忽略保險產品信息披露和條款提示說明義務,導致近年來“投保容易、理賠難”以及“強制搭售”“被投保”等行業痼疾在互聯網保險領域屢禁不止。
2019年,銀保監會接到互聯網保險消費投訴共1.99萬件,同比增長88.59%,是2016年投訴量的7倍。銷售誤導和變相強制搭售等問題突出,嚴重影響消費者的獲得感。
中國質量萬里行消費投訴平臺數據統計分析,保險消費中,理賠問題依然是近幾年消費者感到棘手的問題,此外根據2020年保險的投訴數據來看,續保問題以及售后服務等問題比較突出。相比較傳統的保險平臺,互聯網平臺對于投訴的反應更快。
針對投訴暴露出的互聯網保險領域突出問題,銀保監會擬以行為監管為抓手,實施互聯網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聚焦互聯網保險銷售頁面管理和銷售過程記錄,明確互聯網保險銷售環節、頁面內容和互動方式,維護市場秩序,防范操作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近幾年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投訴增加,背后存在銷售誤導和變相強制搭售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損害消費者利益。
此次《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修訂工作全程貫徹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理念,銀監會相關人員表示,消費者權益保護是金融保險監管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互聯網保險業務健康發展的基礎。
80、90一代更加注重互聯網健康險
作為保險行業中的“年輕一代”,互聯網保險行業成長飛速,在這20年的發展進程中,政策、技術與資本的博弈一直在不斷演繹。主力保險消費人群正在向80、90后群體遷移,健康保障的需求迫切,企業必須在觸達和轉化方式上發生轉變,用新的場景和渠道來吸引更多消費人群。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對外發布的《2020年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運行情況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互聯網健康保險繼續保持增長態勢,規模保費從2015年的10.3億元,一躍至2020年的374.8億元,6年增長35倍。
互聯網健康險無疑是保險消費新趨勢的一大典型代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激發國民健康保障意識的同時,全行業對于保險線上化的緊迫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ヂ摼W健康險遠超行業平均增速,成為行業最大亮點。
來自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數據反映了互聯網新生代的保險偏好。2020年,互聯網健康險產品結構顯示,費用報銷型醫療保險累計實現規模保費229.2億元,同比增長58.3%,占互聯網健康保險總規模保費的61.1%;重大疾病保險實現規模保費87.5億元,同比增長60.6%,占比為23.3%。另外,護理保險和防癌保險增長幅度較大,較前一年同比分別增長257.9%和138.9%。
產品高同質化下 創新破局尤為關鍵
互聯網保險不僅是銷售渠道,更是經營方式和服務形態,《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在規范經營、防范風險、劃清紅線的基礎上,鼓勵保險與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相融合,支持互聯網保險在更高水平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
互聯網保險雖是近年來剛崛起的行業,但在傳統保險扎實的基礎上,各路玩家披上互聯網的“外衣”后,很快便將市場上的健康險、壽險、車險、物流險等產品,喬裝成企業的新產品,順利開啟了互聯網保險的閥門。
創新能力,是互聯網保險中介提高自身估值尤為核心的因素?v觀現階段國內的互聯網保險中介,擁有創新能力的玩家并不多。一方面因為傳統保險公司缺乏先天性基因,另一方面背靠互聯網巨頭們的玩家,基于慣性依賴,也缺乏內部二次創新機制和能力。
可以看到,互聯網保險這樣的格局,實際上是不少險企未擺脫原有保險場景限制的表現。在市場產品高同質化的情況下,怎么尋求出路,怎么突圍,儼然已成為險企們亟待解決的難題,更多的互聯網科技保險平臺通過“場景化”體驗與用戶進行高頻、高效互動。
保險科技助力交互升級
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7年,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實現了20余倍的增長,規模近2500億元。據艾瑞咨詢統計,2019年中國保險機構科技投入319.5億元,預計2022年將增長到534億元,未來兩年,依然有接近70%的市場規模提升空間。
業內人士指出,保險科技的應用最終能幫助保險公司降本增效,通過數字化運營降低保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實現客戶的有效觸達,增強與客戶的交互,通過創新的產品及服務覆蓋更廣闊的客戶群體。
順應這一趨勢,以螞蟻保險、輕松保嚴選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健康險平臺推出多種可以帶病投保的產品,背后正是靠著扎實的技術支撐,經過了反復論證。
早在2018年10月,輕松保嚴選推出了業界首款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保險全產業鏈的健康險產品:鴻福e生尊享版百萬醫療。實時打通前端渠道、中端承保、理賠和后端再報,賦予互聯網保險高效率、高透明的勢能,有效解決了保險行業此前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信息共享性差的問題,為用戶提供了切實的保障,掀起了一場保險行業區塊鏈創新的熱潮。
可以說,正是在前沿保險科技的加持下,很多互聯網科技保險平臺才得以實現對保險公司、產品價格指數、保障范圍、增值服務以及續保條件的高效篩查和科學評分,為用戶提供真正有價值的保險產品,獲得用戶及行業的一致好評。
快速處理理賠成為行業發展新競地
據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公布信息顯示,2020年涉及人身保險公司投訴中,理賠糾紛占人身保險公司投訴總量的15.37%,涉及的險種以疾病保險、醫療保險為主。當前保險中介行業的發展模式集中側重于產品銷售,其所展現的中介專業服務空間尚存擴張。面對產銷分離的趨勢,保險中介將面臨實現專業化、精細化、市場化方向轉型,為了逐漸完善專業的閉環服務的過程,解決“理賠”這一堵點因此漸漸成為互聯網中介發展的新競地。
當前保險理賠的“堵點”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申請理賠時需要提交很多材料,有些材料不容易辦到,有些在購買保險時已經提交的材料仍要重復提交;其二,即理賠流程復雜漫長,打電話、現場查勘、等待審核、等待支付等過程過于消耗時間。
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曾提到,在“十四五”期間,保險業的精細化轉型是行業發展的一大重要趨勢,更多的保險機構將利用數字化技術,逐步實現保險定價精準化、服務供給定制化、營銷渠道場景化、風險管理智能化,切實提升保險機構的服務能力。在未來保險“產銷分離”的大趨勢下,保險中介機構將不僅是銷售渠道,也是協助消費者進行保險理賠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