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已然過去大半,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國內音頻市場得到迅猛發展,原本對于普通人來說是個新鮮詞的HIFI已經讓諸多音樂愛好者所知曉,并且逐漸在市場上普及,很快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耳機已經不僅僅是為了聽個響。音樂所承載的豐富內涵已經完全得到釋放。那種澆灌靈魂的感觸顯得更加強烈而突出。洗禮心靈的方式——音樂,更加具備渲染力。
毫無疑問,筆者就是對音樂情有獨鐘的情懷。還記得第一次接觸HIFI耳機的那一場景,那種從小小耳機中所散發出來的美妙聲響卻讓人久久不能忘懷,那種激動的心情如若長久的干渴者得到一場意外的甘霖——徹頭徹尾的澆灌。
當獨自一人聽完一首抒懷曲之后,當雙手緩緩從耳道中摘下那一副輕巧的耳機時候。不禁感覺,原來聲音還能如此美妙,原來音樂能夠讀懂一個人的內心。那種顫動心靈的呼喊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從筆者第一次接觸高品質耳機到現在也有了不少年頭了,儼然已經成為眾人空中的老司機。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幾款筆者認為比較出色的耳機,僅供大家參考。
由于耳機產品眾多,筆者只在這其中挑選出幾款比較有特色的耳機產品,相信看完這篇短文,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收獲。
國產音頻耳機的一只新秀,小米耳機。
說到小米耳機大家應該知道多年前的那副小米活塞耳機,雖然是小米第一次進入耳機行業,然而并沒有遭到太大的落差,不管是從做工、設計上來說還是音頻表現都能夠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和認可。
這樣的小米,自然在現階段出品了多款耳機或者耳塞。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圈鐵雙單元耳塞。
首款圈鐵耳機是以眾籌的方式出品,那種被宣傳的能夠足以匹敵國產HIFI耳機的K3003的頻率曲線卻糟到了眾多“專家”的吐槽。一度將其推到風口浪尖上,當然結果也只是曇花一現。
而第二款圈鐵相對來說便就低調了很多,不管是三頻還是解析、人聲都有可點之處。
高頻段,能夠得到很好的延展而不飄忽不定。尤其是女聲,雖然女聲的高頻段還是不能夠控制的清澈而凝實,然而對于這樣的市場價格來說還是值得肯定的。
中頻表現的馬馬虎虎,沒有得到應有的詮釋人聲部分忽遠忽近,沒有穩定的輸出。
低頻的表達與渲染相對于中頻來說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鼓點表現的想到到位,至少在這個價格段上表現的還是很給力的。低頻的層次感氛圍和量感表現的都恰到好處。
整體上來說99元的市場價格還是值得入手的,如果是普通音樂愛好者確實值得考慮。
國產音樂播放器的前輩——魅族。
在音頻這方面,魅族的口碑筆者不需要過多的去渲染描寫,對于小米來說還是要好很多的。就以音頻播放器起家的魅族對于耳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文化與傳統。
其實耳機不比手機,別看它科技含量不高,造價成本低廉,然而想得到一個值得信賴的口碑,還是需要時間上的積累。
魅族HD50的外觀非常漂亮而鮮活,富有強烈的動感和活力。 特別是后來發布的紅色限量版更為亮騷。價格上魅族HD50定價399元,采用生物振膜單元,只是音質如何目前還缺乏可靠的評價。
魅族HD50由于是采用生物震膜技術,在聲頻輸出中,現場氛圍的渲染得到先天優勢。尤其是在低頻中更加明顯。不光是低頻的下潛程度還是量感,都彰顯的格外明顯。
就這兩款耳機對比來說,魅族HD50在聲場的控制方面顯然比小米強很多,相對而言,魅族HD50的聲場表現顯得更加完整。氛圍感也高出不少。然而縱然如此,在樂器和人聲的分離度上,樂器本身的解析度上,小米圈鐵耳機還是有著先天優勢,畢竟前者有用動鐵單元。在聲音的解析力上動鐵擁有著動圈的先天優勢。
而魅族HD50的外觀色彩采用鮮艷的中國紅。這一明快而熱烈的色調顯然更加符合現代年輕人的追捧與喜愛。其市場價格399也是值得大家入手。
國產品牌的倡導者——華為
如果說美國有蘋果,那么國內應該就是華為了。強大的網絡技術,擁有世界五百強實力的科技網絡公司。華為在國內擁有較高的知名度。
縱然華為不做HiFi手機,然而在音頻解析——耳機方面還下足了功夫的。
華為榮耀圈鐵耳機擁有一單元動圈一單元動鐵。這樣的配置儼然跟上文所說的小米圈鐵耳機一樣。同樣的,采用雙單元分頻結構,動圈負責輸出中低頻段,動鐵輸出高頻段。
初識華為榮耀耳機,給人第一印象便就是精致,完全可以讓聽眾從一個小小的耳機的做工上表現出華為那一絲不茍的職業素養。
白色腔體和金色磨砂裝飾物的搭配讓耳機顯得非常華貴。耳機的設計比較注重層次感,首先是柄部采用微彎的設計讓耳機顯得更加有藝術氣質。
那么從耳機的聲頻解析上來看,高頻的輸出部分顯得比較明亮而干凈,尤其是笛子曲,表現的更加空靈。(筆者喜歡聽竹笛獨奏曲)動鐵單元在中高頻上的表現力相當明顯。可以說是鐵味十足。然而就聲音的整體表現度上來說顯得就比較毛刺。
耳塞軟膠對聲音的影響比較到,密閉不好的話低頻會丟失,密閉過度的話聲音也會太貼耳。聲音整體風格是偏向中下盤的,比較有動感的那種調校風格,當然絕對不是動次打次的一種。
而整體的氛圍與魅族相比較還是有所欠缺。不過解析度和中高頻段還是比較占優勢。與小米圈鐵耳機相比較。還是占有外觀做工和高頻段上的優勢。較低的阻抗和容易開聲是榮耀圈鐵耳機給筆者的最初體驗感受。如果將小米圈鐵耳機比作一位十八歲的小伙子,富有鮮明的喜好和沖擊力。那么華為圈鐵便就是二十八歲的青年人,相較而言其表現力顯得更加穩重、勻稱。在高中低三個頻段中更加均衡耐聽。
當然,上面我們只是單純的從音質上去對兩款耳機進行了對比。如果考慮到價錢,小米99元的市場價實在讓人難以抗拒。如何選擇還是各位看客自己斟酌。
相對于小米、華為、魅族這些“不務正業”的生產廠商而言,專注HIFI音頻領域的達音科相對來說還是“靠譜”很多。
尤其是剛上市不久的TITAN5更是在HIFI音頻上來說也算得上是“重大新聞”,可換線的設計與其他耳機相比顯得更加高大上。
達音科的這款剛上市不久的TITAN5不管是外觀設計還是可換線角度來分析,都算得上是個誠意之作。能夠給人以很高的識別度。僅從外表上看,馬上就能辨別出是達音科家族的TITAN系列。 那么專注HIFI領域的達音科,這款TITAN5的聲音是有怎樣的表現呢?
擁有13mm的鈦晶振膜單元的T5在低頻上給人的第一感官就是“動次大次”不管是從力度上還是量感上都是有種拳拳到肉的感覺。而且低頻的完整度很高,扎實而又飽滿,不管是回彈所產生的泛音還是下潛的深度都是完爆以上耳機。中頻:依舊承載著他的前輩TITAN1的特點,凝聚力跟線條感很強,素雅輕快,依舊是干凈利落,不過同時缺乏了部分活力感,這就顯得有些干澀,當然在聽人聲的時候,中頻的密度還是有著非常顯眼的表現力。最后說下高頻段,相對而言,T5的高頻段與上文所介紹的圈鐵耳機并沒有太多的突出。這或許得益于動鐵的一貫優勢。
整體上來說,這款HIFI耳機的聲音亮點還是足以有可圈可點之處的,而且比上面所介紹的雙單元圈鐵耳機還是高出一兩個層次的(不愧是專注HIFI音頻生產廠商,所發出來的聲音就是不一樣)。當然這也從一個側面上來說,耳機也僅僅是堆砌硬件配置來解決聲音的。言歸正傳,如果你想要有個很棒的聽覺感受,手頭上有比較富裕筆者推薦達音科耳機。如果只是滿足日常生活所用,亦或者說是僅僅為了得到音頻上的愉悅感,小米圈鐵等其他耳機品牌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好了,最后叮囑一句,HIFI音頻有風險,入坑需謹慎,或真的是一不留神花個好幾千,甚至上萬了,且聽且珍惜,點到為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