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談林改20年: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出生動詮釋
2022-08-16 來源:人民政協網 文/賈治邦 點擊:次
原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談林改20年: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出生動詮釋
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于2002年6月到武平縣調研時提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在總結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武平縣委、縣政府制訂了全國第一個《關于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之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在全省推開。2006年,原國家林業局在福建省召開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高峰論壇。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至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已經走過了20年的歷程。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走過的20年,是中國生態面貌發生顯著變化的20年,是中國林業產業發展最快的20年。20年來,中國林業創造了兩大世界奇跡。
第一個世界奇跡:中國的森林面積在世界上增長最多。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與第六次清查結果相比,全國森林面積從26.24億畝增加到33.07億畝;活立木蓄積量從136.18億立方米增加到190.0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從18.21%增加到22.96%;全國人工林面積達到12億畝,居世界首位。
第二個世界奇跡:中國的林業產業在世界上發展最快。全國林業產業產值從2001年的4090.48億元,增加到現在的8.12萬億元,形成了經濟林種植與采集、林產品加工、森林旅游、林下經濟4大萬億級產業。從2011年起,中國已連續11年成為世界林產品生產量、消費量和貿易量最大的國家。
中國林業改革與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出了生動詮釋,為8億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巨大貢獻。特別值得提出的是,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對造林綠化只有補助性投入、對林業二、三產業只有少量投入、主要靠黨和政府的推動、農民群眾和林業企業付出艱辛努力的情況下取得的,充分體現了堅持黨的領導、“五級書記”抓林改的強大推動力,充分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激發出的人民群眾潛藏的巨大活力,充分體現了堅持生態美百姓富有機統一的重大指導作用。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已為我國林業發展破除舊的觀念和不適應林業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發揮了重大作用,有效調動了全社會建設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的積極性。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著對林業的生態屬性和經濟屬性認識不全面、對高經濟價值樹種和豐富的生物資源價值利用不充分、金融支持林業渠道不暢通、林業投入嚴重不足等問題。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于促進綠色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和建設生態文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借此機會,提出以下建議:
一、 進一步深化認識。林業具有生態屬性和經濟屬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地、深刻地揭示了林業這兩個基本屬性。綠水青山充分體現了林業的生態屬性,金山銀山充分體現了林業的經濟屬性。這兩個屬性是辯證和統一的,是相互依托和相互轉化的,更是不可分割的,他們同生同長、共茂共榮。有了綠水山青山就可以獲得巨大的生態效益,這就是生態屬性,生態屬性如果轉化成經濟價值,就成了金山銀山。要真正貫徹落實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林業生態屬性與經濟屬性有機統一和生態美百姓富有機統一,有兩條至關重要:一是要因地制宜地科學地選擇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都很高的樹種。種植低價值和高價值樹種的結果是相差很大的,種植高價值樹種,可以同時獲得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我國有上百億畝林地、草地、濕地和沙地,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最大潛力所在。如果全國都能夠把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都很高的樹種發展起來,這對建設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和鄉村振興,意義十分重大。二是高度重視對森林資源科學地可持續利用。森林是有生命周期的,是可以實現越用越多、越用越好、青山常在、永續利用的。昔日無林少林的平原地區,之所以能夠形成我國重要的木材生產和加工基地,就是很有說服力的例證。森林資源的利用,不僅包括森林采伐利用,還包括林區豐富的生物資源的利用。森林資源的利用價值越高,全社會培育保護森林資源的積極性就越高,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
二、 進一步加快林草產業發展。林草產業是綠色產業、生態產業、生物產業、碳匯產業、循環產業、致富產業、美麗產業,是能夠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木材安全、糧油安全、能源安全和全球氣候安全作出重大貢獻的產業。我國林草產業雖然取得了巨大成績,仍然具有很大發展潛力。一是森林質量低,提升森林蓄積量的潛力巨大。二是林地面積大,林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三是森林景觀和中藥材資源豐富,生態旅游康養產業發展潛力巨大。美國3.28億人口,每年森林旅游人數高達20億人次;德國8300萬人口,每年森林旅游人數高達10億人次。據專家預測,我國生態旅游康養產業還有10倍以上的增長空間。四是物種資源豐富,生物產業發展潛力巨大。生物質材料、生物保健品、生物制藥、生物碳基肥、生物農藥等生物產業的發展將成為農村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方向。五是木本油料樹種多,維護國家糧油安全潛力巨大。我國除了擁有7000萬畝油茶、1.3億畝核桃外,還擁有山桐子、元寶楓、杜仲等高產優質木本油料樹種,山桐子每畝可產300—500斤油,元寶楓每畝可產150斤油。如果我國能夠形成南方以油茶、山桐子為主,北方以元寶楓、杜仲為主的木本油料產業發展格局,就可以生產3000萬噸食用油、5000萬噸蛋白飼料,完全替代1億噸大豆進口,相當于發揮了8億畝耕地的功能。六是我國邊際土地面積大,發展超級蘆竹等植物維護能源安全潛力巨大。超級蘆竹是我國科學家新培育的能源植物,在我國南北方種植每年每畝生物量可達2—10噸,4年生桉樹生物量為4噸,在南方種植超級蘆竹生物量比桉樹高出2—10倍,每畝超級蘆竹可吸收二氧化碳7—15噸,種植4億畝超級蘆竹可吸收42億—90億噸二氧化碳,為我國替代煤炭、維護能源安全、實現“雙碳”目標,生產人造板、紙漿、保護天然林、維護木材安全和生態安全,展示了美好前景。
三、 進一步破解林草業與金融融合發展的難題。我國制定了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和融資政策,實現了發放長周期、低利息林業貸款的重大突破,為金融支持林草業發展創造了條件,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難題。一是利息偏高。目前,國家儲備林貸款的基準利率為4.75個點,中央貼息3個點,省級財政貼息1個點。據調查,在一些省區,貼息政策落實難度較大,實際貸款利率偏高。而世界銀行、歐洲投資銀行林業貸款利息僅為1%—2%,值得借鑒。二是擔保難。應該創新擔保形式,探索林權擔保、未來收益擔保、碳資產擔保等多種擔保形式,破解這一難題。三是還款時序不符合林木生長收益規律。據調查測算,一個縣落實80億元國家儲備林貸款,寬限期8年,到第9年需還款9億元,然后還款金額逐年遞減。因為第9年,林木未到采伐期,這樣會給貸款者帶來巨大還款壓力,可采取2種還款方式加以改進。即:過程還息、末期還本,或還款額度逐年遞增。國家儲備林建設是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大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大項目。實施國家儲備林貸款,年年增值,破解林草業與金融融合發展的難題,利國利民利企業利銀行,可實現多贏。
四、 進一步加強林草產品市場建設。市場是產業發展的動力。按照黨中央關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應加強林草業4大市場建設。一是建立健全中國林產品交易所,獲得全球林產品定價權。二是健全中國林權交易所,在堅持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促進經營權的流動,帶動資本進入林業改革和發展,盤活數十萬億元森林資源資產。三是加快實施森林生態標志產品建設工程,為山區林區無農藥殘留、無金屬污染、無抗生素、無激素的豐富優質的林草產品進入國內國際市場打通渠道,為林草產品保值保真、優質優價提供保障。四是建立健全中國林草碳匯市場,把森林的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形式構建最直接有效的途徑。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激發人民群眾內生動力、釋放林草業發展潛力的有效抓手,是建設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的有效保障。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經營權的盤活,祖國的綠水青山一定會變成金山銀山,一定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者系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原主任,原國家林業局局長)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