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喜愛紅木家具的消費者,購買紅木家具如遇“造假”將有法可依。歷時兩年的新版《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新版國標),近日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公布,并將于明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
這是時隔11年,國家首次對舊版“紅木國標”進行修改和補充。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紅木家具新國標的出臺,不僅會有力地打擊造假制假的商家,促進紅木產業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也為原料日漸稀缺的紅木家具行業,“指出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從文化意義上講,這對飽含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紅木家具的傳承,同樣有著積極的意義。
消費者權益尤受重視
據悉,紅木家具行業經過近30多年來的發展,行業內始終存在“生產工藝落后、原材料以次充好和產業集群化程度較低”等諸多亂象。
2000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紅木)》(以下簡稱舊版國標),至今已經11年,市場在變,規范標準卻一直未動。隨著紅木市場與原標準之間的矛盾不斷深化,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建立紅木行業新標準已“迫在眉睫”。
據新版國標的起草人之一,中山市紅木家具發展研究開發中心總工程師曹新民介紹,“由于強制性標準審核甚為嚴格,且需要在國際上進行公示,因此這次起草準備的時間比行業標準更長”。業內人士表示,強制性標準涉及到企業、消費者等多方利益,“一直沒有找到平衡點,是這次標準難產的原因之一”。
在近期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紅木古典家具展覽會上,筆者就新版國標的出臺走訪了參展商北京宜兄宜弟古典家具的總經理張建偉。他表示,國標出來后,能很好的規范紅木家具市場。“有國家標準在,紅木產業的發展趨勢會對企業的健康發展有利。”他說,這樣紅木家具的消費者也能夠放心購買了。“因為長期以來,紅木市場的確比較混亂,以次充好的事件時有發生。”消費者在購買紅木家具時,普遍對這一點感到擔心。
據了解,新版國標有三大關鍵內容。一是生產前木材須進行標準檢測,而且該標準還提倡開發和使用新型的紅木原材料;二是產品將配一張全國統一的《紅木家具產品質量明示卡》(相當于產品“身份證”),在該卡運用后,商家的產品不僅要明確標示產品的執行標準、產品工藝分類、產品質量等級、產品適用范圍、產品主要用材、產品涂飾與裝飾工藝等信息。而且,標識規格統一,若消費者發現產品“貨不對板”,可把“明示卡”作為申訴和索賠的證據;三是要求所有銷售商,在銷售之后必須提供產品保修、產品退換、超出保修條件及保修期的產品收費條件等,相關的售后服務內容。可以說,新版國標充分考慮了消費者的權益。
行業、文化發展兼顧
舊版國標把33種紅木歸為“5屬8類”,并規定深色硬木家具產品中,用材符合國標規定的產品稱為紅木家具產品,限定了紅木家具產品的定義和主要用材的范圍。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些舊有標準也“限制了紅木家具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此次,新版國標主要包含了紅木家具的范圍、術語和定義、要求和質量明示等十項內容。該標準“首次對紅木家具的定義進行了明確和規范,并規定了以產品主要使用木材的樹種名稱來命名和標識紅木家具”。
業內人士認為,上述標準的出臺實施,必將對紅木家具市場的“亂象”起到打擊遏制作用,對規范當前紅木家具行業內部的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紅木家具良性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紅木展會上,北京鴻翔閣紅木家具的董事長劉群祥對新版國標也發表了自己看法。他認為,這是對紅木家具行業內的促進和推動;對紅木收藏愛好者來說,購買紅木家具有了可靠的依據。
他表示,新版標準若能真正擴大紅木的木材范圍、引入新的材料,對購買紅木家具的消費、收藏者來說就有了規范的引導;對企業來說,原本非紅木類材料歸入紅木類,增加了企業對原材料的選擇范圍,也能保證行業能夠持續長遠的發展下去。
紅木新版國標的出臺,對行業的發展以及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都有著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