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消保委公布室內木門達標率42.1%
木質復合門標稱實木復合門,室內木門“濫竽充數”者還真不少。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上周公布的室內木門比較試驗結果顯示,19件樣品中,經檢測符合標準的僅8件,符合率為42.1%。
市消保委工作人員購買的19件樣品中,7件為實木門,有5件不符合標準,符合率為28.6%;11件為實木復合門,6件不符合標準,符合率為45.5%;1件木質復合門符合標準要求。檢測發現,樣品的甲醛釋放量、含水率、表面膠合強度等指標較好,而產品類型和木材種類“濫竽充數”問題比較突出。
混淆產品類型
本次比較試驗中,3件樣品明示為實木復合門,但實際為木質復合門。如上海林海木門廠生產的實木復合門(規格型號:平板門,杉木實木復合)經檢測為木質復合門。
■實木復合門是以裝飾單板為表面材料,以實木拼板為門扇骨架,芯材為其他人造板復合而成的木質門。
■木質復合門是指除了實木門和實木復合門之外,其他以木質人造板為主要材料制成的木質。
通常實木復合門售價高于木質復合門。專家分析,多數消費者不清楚木門類別和定義,也不可能破壞木門去辨識,部分生產企業或經銷商因此故意不按實際產品類別命名,以提高產品的售價。
模糊木材名稱
本次受檢的7件實木門樣品中,有4件樣品的木材名稱標示與實際不相符,此項目的符合率僅為42.9%。如由上海筑扉建材經營部監制的實木門(規格型號:ZF-A22),其實際木材名稱并非明示的“紅胡桃”。不法商家混淆名稱冒充高檔木材,以賺取高額利潤。
全實木并非最好
市消保委提醒消費者,選購木門應走出“只有全實木門最好”的誤區。從特點來看,原木門由天然原木做成的枋材和板材加工而成,如果含水率控制不當,較容易產生變形;實木復合門是以松木或杉木枋等為門芯骨架,外敷實木木皮,經過高溫熱壓后制成,所用材料的含水率比原木容易控制。
傳統實木門和現代實木復合門所用的木材都有高、中、低檔之分。高檔實木木皮的價值超過低檔實木,而很多低檔實木較易變形、開裂。所以,現在的木門大多數采用高檔木皮貼面,其產品質量、外觀效果比低檔全實木門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