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年初,家得寶關閉在京的店面后,2012年9月13日,家得寶中國區接到美國總部的通知:關閉在華所有門店,退出中國市場。由此,洋品牌建材超市的經營狀況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近日,《北京晨報》聯合新浪家居針對消費者是否買賬洋超市進行了調查,通過數據為消費者做更深入的解答。
攤位制賣場受認可
在“以下洋品牌建材超市,您裝修時在哪一家購買過建材?”這一選項當中,有40%的被訪者表示“都沒去過”,20%的去過百安居,剩下40%去過宜家家居。也就是說在被訪者當中,對于洋品牌建材超市的認識僅僅局限于百安居和宜家,對于歐倍德、樂華梅蘭、家得寶等洋超市知之甚少。
在“選購建材,您更愿意通過哪個渠道?”這一選項當中,有40%的被訪者選擇攤位制建材市場,30%的被訪者選擇網絡建材電商平臺,剩下20%選擇建材超市,另外10%選擇集采、團購活動。攤位制家居建材賣場是中國最普遍的一種賣場形式,消費者選定一家賣場,可以挑選自己中意的品牌,也可以按照具體的需求到各個功能產品分區選購,在這里,消費者可以很方便地對同類商品進行對比、與各品牌的銷售人員溝通或者討價還價。可以看出,這樣的購物方式,已經根深蒂固地融入到中國人的血液里。。
“水土不服”是主因
家得寶作為美國的第二大零售巨頭,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家居建材超市,為何在中國“全軍覆沒”?是消費者不買“洋賬”還是管理模式的問題?在“您最不能接受的洋品牌建材超市的問題是什么?”這一選項當中,有40%的被訪者認為商品結構和層次有問題,30%的被訪者認為不能砍價是主因, 10%的被訪者認為洋超市一線品牌少,另外10%認為其售后問題多。在“以下洋品牌建材超市的服務承諾,您認為難以兌現的是?”這一題中,高達70%的被訪者認為全市低價的承諾難以兌現,20%的被訪者對其承諾的商品百分百正品,絕無假貨表示懷疑。這組數據說明,洋超市在內部管理和建立品牌的過程中存在嚴重問題。此前,華耐立家副總裁張志良表示,“超市模式”在中國的發展一直不好。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一直沒有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是家得寶最終無奈退出中國市場的主要原因。另外,說在“您認為洋品牌建材超市不敵傳統攤位制建材賣場的主因是什么?”這一題目中,有50%的被訪者認為,水土不服、經營不擅,將本集團公司在本土的經營模式強行移植到中國,以至其不適應中國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