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與沒落京城十大家裝品牌格局或將成過去時
近日,業之峰北京第三家“峰格匯”大店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這家大店位于東四環邊上的十里河建材商圈,這使得業之峰裝飾在北京的北、西、東南部等幾個方向都有了標志性的大店。
與此同時,實創裝飾的全國直營連鎖擴張也進一步加速,全國已近20余家直營分公司,更是簽下了譚維維作為品牌形象代言人;作為以“老房裝修”為特色的今朝裝飾也漸顯市場優勢,占據京城老房裝修第一把交椅的位置;老牌裝飾公司東易日盛的上市之路已漸明朗,企業發展后勁十足,呈現出強者風范。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居然樂屋這匹“黑馬”的橫空殺出,以及亞光亞、圣點、鳴仁、瑞博文等的發展乏力、停滯、轉型、甚至沒落,曾經北京十大家裝品牌的格局或將不再,市場或將呈現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態勢。
舊格局的撕裂
自1997年家裝業興起,北京家裝行業形成了一個被人稱道的“十大家裝品牌”格局,各品牌的發展與創新成為引領中國家裝行業發展的一面旗幟。這包括傳統的家裝“四小龍”:東易日盛、龍發裝飾、元洲裝飾、闊達裝飾,也包括快速崛起的業之峰、實創、博洛尼、今朝、亞光亞、輕舟等,以及一度顯現崛起跡象的圣點與瑞博文。
不過,曾經“諸侯割據”、各有“勢力范圍”的品牌格局隨著近年來的市場變化,已經慢慢呈現出分化的態勢。京城家裝品牌之間的市場營業額、市場占有率、品牌知名度已經出現巨大落差,而這種差距還在不斷加大。
今年3月,業之峰裝飾北京市場單月銷售額過2億,這幾乎是一些同為十大家裝公司的全年銷售額。據業之峰裝飾董事長張鈞透露,2013年業之峰全年銷售目標有望達到7個億。如今業之峰在北京家裝市場已處于領跑者的角色,這與2007年排名第十的境況有著天壤之別。
與業之峰相同,在2007年排名靠后的實創裝飾和今朝裝飾也在近幾年躋身前列。2013年實創裝飾在全國跑馬圈地,截止目前全國直營分公司已有近20家,還高調簽約實力派歌手譚維維作為品牌形象代言人,北京公司營業額穩穩處于三甲位置。
同樣,顯現出強勁發展后勁的還有今朝裝飾,作為京城裝飾行業老房裝修的龍頭品牌,2013年上半年,今朝裝飾業績同比增長23%。今朝裝飾副總裁汪曉兵表示,從去年開始已經感覺到家裝公司業績增長差距逐漸拉大,今年尤為明顯。
與東易日盛、元洲裝飾一直以來的領先地位相比,亞光亞、圣點、鳴仁、瑞博文等品牌卻并沒能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近年來的業績滑坡、增長乏力讓他們與領先者漸行漸遠,落后的差距在逐年加大。
在這場品牌格局的變動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居然樂屋,這匹黑馬憑借居然之家的家居建材基礎開展裝修業務,在短短幾年之內便躋身領先集團,超越了不少傳統品牌家裝公司。
落差形成的背后
“定位,就是讓品牌在消費者的心智中占據最有利的位置,使品牌成為某個類別或某種特性的代表品牌。”美國當代營銷大師杰克·特勞特提出的定位理論為許多品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充分的解釋了京城十大家裝公司重新洗牌的原因。
“消費者在逐漸認可各個家裝企業建立的鮮明特色,根據特色而確定的商業模式使業績拉開了距離”,汪曉兵認為,品牌特色和商業模式是影響家裝公司變遷的最主要因素。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多數業內人士對此觀點表示認同,“有的公司以前做的不錯,但現在主營業務做的比較分散,沒有核心的東西,專注度不夠是從強變弱的主要原因”。
業內人士表示,“東易日盛多年來以設計見長,消費群體相對高端,上市之后品牌價值持續走高;業之峰注重環保、敢于創新,在行業首創的’大店’模式被多家企業效仿;實創裝飾主打的套餐牌非常符合現階段消費者的需求;今朝埋頭專注老房領域,雖然目前單值小但未來的市場很廣闊,在我看來這四家企業是有長久競爭力的”。除了內部機制完善,高管團隊穩定,四家企業顯然貼足了“個性標簽”,不論在業務研發還是營銷策略上都將體現了鮮明的品牌特色
相對于這些上進者,亞光亞、圣典、鳴仁、瑞博文等顯然缺乏創新,市場表現不突出也就不足為奇。“這些企業只求安穩,老板或是有退休打算,或是有了別的業務,對家裝的專注度不高,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更是無欲無求,和日新月異的同行相比掉隊也不足為奇。”一位業內資深從業者表示。
市場迎來“二八格局”
據非官方統計,目前北京家裝市場份額每年達300—400億,品牌家裝公司能分到大蛋糕的10%,也就是30-40億。按今年業之峰預估全年銷售額7億來推算,排名前5位的品牌幾乎占到家裝公司市場總額的80%。
20%的品牌占據80%的市場份額,“二八定律”的收益模式已經在家裝行業初步顯現。未來馬太效應能否在家裝業持續發酵?業之峰張鈞認為,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可能會成為趨勢,如果一些企業仍未對品牌特色、商業模式以及管理上有正確的認識及執行,未來十大品牌的兩極分化還會加強。
對于目前業績下滑的企業是否有絕地反擊的可能?業內人士持不同看法。某家裝公司總裁認為,家裝行業仍屬傳統行業,受管理者的影響很大,領導者的經營思路和管理方式陳舊,工作熱情減退就很難讓企業再沖新高。
同時,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的商業模式和企業定位,也滯后了部分家裝企業的前進速度。成品家裝3-5年內發展態勢仍不明朗,家裝轉向工裝需要時間打通渠道及供應鏈,基于家居建材賣場應運而生的家裝企業在專業度及對高層激勵制度上都需要加強。
今朝裝飾副總裁汪曉兵認為,市場的競爭激烈和變化是很難預測的,目前處于第一梯隊的家裝公司稍不留神就會被趕超。作為服務型公司,埋頭做事,專注于消費者需求才是長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