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類林木制品抽檢共有94批次不合格,其中甲醛釋放量超標產品占到32批次,約占34%。以膠合板為例,26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19批次甲醛釋放量超標,比例高達73.1%。
上述數據是由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國家林業局共同發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5類林木制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產品涉及國內生產的膠合板、浸漬紙層壓木質地板、刨花板、細木工板、竹地板等。抽查結果顯示,5類產品均存在甲醛釋放量不達標問題,向來以環保形象示人的竹地板也未“漏網”。
無獨有偶,福建省質監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對全省企業生產的87種工業產品進行了省級監督抽查,不合格名單中包括7家細木工板和家具生產企業,均出現甲醛釋放量不合格問題。
記者采訪了解到,甲醛釋放一直是林木制品的“老大難”問題,近幾年抽檢合格率逐步提高,但甲醛釋放量超標仍是林木制品質量不合格的突出表現。業內人士表示,面對此形勢,業內呼吁修訂強制性國標的呼聲越來越高,而綠色環保的生物膠更是亟待規模化推廣應用。
強制性國標修訂呼聲漸高
“修訂有必要,畢竟十多年了。”國家建筑裝修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輕工室主任王建中口中的標準,指的是GB 18580-2001《室內裝飾裝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釋放限量》,膠合板等多種林木制品的甲醛釋放量檢測均依據此標準。
據王建中介紹,甲醛釋放量測試有3種方法,總的原理是通過把地板中的甲醛融到水中,再測出水中甲醛含量,然后通過一定換算方式換算成數值。檢測發現,甲醛釋放量檢測合格率逐步提高,從前幾年的百分之六七十,升到現在的百分之八九十。
據悉,雖然甲醛釋放量達標率在逐年提高,但掩蓋不了問題仍較突出的事實。相關林木制品的產品標準在不斷修訂更新,而與之配套的甲醛釋放量強制性標準十多年卻沒有修訂,這是強制性國標修訂呼聲漸高的主要原因。
王建中透露,之前聽說過GB18580-2010修訂的情況,但是新標準一直沒有發布。而標準修訂后的數值、檢測方法可能都會變化,甲醛釋放量指標更嚴。
膠的質量關乎產品達標與否
記者采訪多位業內專家獲悉,林木制品甲醛釋放量超標,主要是產品所用膠黏劑的質量不過關所致。
“就是看它用什么膠,如果膠的質量比較好,甲醛釋放量就不易超標。”中國木業信息網市場總監朱洪分析稱,最差的膠是脲醛膠,好一點的是酚醛膠,現在炒得較熱的是大豆膠、玉米膠等生物膠,號稱不含甲醛。“使用脲醛膠的一般屬于低檔產品,如果使用合格脲醛膠,也可以做出合格的林木產品。”
如此看來,保證林木制品甲醛釋放量達標是個技術問題,并不復雜,選用質量合格的膠水,基本就解決了問題。但為何甲醛釋放量超標一直困擾著行業發展?
“從技術上來說已經可以解決了,關鍵是一些廠家出于成本考慮不愿意選擇高品質的膠。”朱洪一針見血地指出,林木制品生產企業規模不一,有大的上市公司,也有小作坊,生產的產品質量優劣不等,而使用的膠水質量更是良莠不齊。
據了解,目前大豆膠等生物膠已經量產,由于其甲醛釋放量微乎其微的特性,不少林木制品公司都在使用。但現在的問題是,環保生物膠在林木制品行業的推廣仍屬“小眾”,亟待大規模普及應用,破解甲醛釋放量超標難題,提升行業整體質量水平。
理性判斷“零甲醛”宣傳用語
2013年第三季度5類林木制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顯示,品牌產品的甲醛釋放量達標情況并不樂觀。以浸漬紙層壓木質地板(又稱強化地板)為例,共發現22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其中萊卡、雙奇、強運、欣銘信等品牌的產品甲醛釋放量不合格。
“非品牌企業情況應該是更嚴重的。”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地板委員會副秘書長胡會軍認為,造成品牌產品甲醛釋放量超標的原因在于行業競爭太激烈,低價競爭盛行,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業的產品質量不能保證。加上在當下的消費環境下,一些低質量、不合標準的產品有市場,導致行業魚龍混雜。“企業集中度都不高,造成大大小小的企業都在做。”
目前市場上包括木地板在內的不少產品都宣稱“零甲醛”,是否可信?胡會軍表示,這是不科學的表述,因為天然木材中都含有甲醛,這類甲醛一般無害。如果企業使用大豆膠等環保膠,準確宣傳應該叫無人工添加甲醛。
談到如何選擇消費,業內專家建議消費者,轉變價格至上的消費觀念,真正認識“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用消費選擇倒逼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另據悉,國家相關部門及機構也在推進綠色建材及標識評定工作,引導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