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旺季轉眼即到,準備春季裝修的業主可沒閑著,對于他們來說趁著停暖前的空當把設計定下來才是第一要務。與以往不同的是,如今,隨著網購族的增加,許多人已不再僅限于線下咨詢裝修公司,點點鼠標,從線上尋找裝修設計方案也成了許多裝修業主的新選擇。
網購家裝令人眼花繚亂
小李在我市一家網絡公司工作。年前,他在我市某樓盤購買了一套兩居室,準備用做婚房。雖然著急入住,但是,由于工作繁忙小李實在無暇東奔西走找裝修公司,于是習慣網購的他決定先在線上看一看。
在網上一搜索,樣式繁多的裝修設計圖紙可讓小邵看花了眼。現代簡約、地中海、歐式、中式、田園式等幾十種裝修風格的設計圖紙和裝修細節應有盡有,甚 至包括Hello Kitty、夢幻芭比等主題的裝修設計都能找到十幾種。小李的女友比較喜歡簡潔大方的款式,于是最終他決定只在現代簡約風格上下工夫。
小李咨詢了幾個賣家,對方都表示他們是專業的室內設計師,在裝修設計和施工方面很有經驗,而且有很多訂單。但是,當小李進一步咨詢以后才發現,網上 商家大多表示,私人定制的室內設計方案不能申請退貨或退款的,只能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更改。小李告訴記者:“許多裝修設計圖的賣家都說,他們賣的是設 計,不像一件衣服或一雙鞋,說白了,人家賣的是腦力勞動。給我家定制的設計圖賣給別人,別人肯定也不要啊!所以,如果買家對他們售出的裝修方案不喜歡,他 們也是不會退款的。”
金牌口碑“含水量”高
記者登錄某網站發現,在這里掛著“金牌裝修隊”或者“金牌設計師”等榮譽稱號的網絡商家比比皆是,而且,通過網上的評價可以看到,這些商家往往在網 絡上有著良好的口碑。但是,在眾多附和稱贊金牌裝修公司和工長的帖子中,記者也“聽到”了另一種聲音。一些網友現身說法,以自己裝修的實際案例,表示了對 金牌含金量的懷疑:簽合同時表示不增項,裝修到一半變相增項加錢;裝修前承諾使用品牌、環保材料,但墻漆味道刺鼻。
對此,樂屋家裝市場部經理袁朝輝表示,網上的評論都是靠人寫的,而這些評價的人多數并未采用實名,其真實性有待考證。業之峰運營管理中心副總監冀仕 豐表示,一些網站沒有成熟的審核機制,很多網友在論壇或欄目發帖之后可以自己留言頂帖,有的可以換不同的名字留言好評,而網站對此很難干涉,因此所謂的金 牌口碑其水分也難以斷定。
今朝裝飾常務副總裁汪曉兵說,除了綁架消費者進行好評外,還有一些裝修隊、工長甚至自己雇人在網上專門留言好評,制造金牌口碑效應,網上口碑的真假很難判斷。
一位防水材料市場相關負責人更直言,一個品牌做口碑營銷,競爭對手搗亂也在所難免,攻擊抹黑對方的情況并不少見。加之近幾年,惡性競爭現象非常突出,而網絡缺乏市場監管規則,一些不自律的網站、論壇、搜索引擎提供競價排名,也讓網絡口碑的真假更加難以分辨。
圖紙千篇一律多是抄襲
“我們家是去年年底重新裝修的,從選沙發、茶幾、壁紙、吊燈,甚至地上貼的瓷磚和網上的裝修設計圖,我都是從網上訂購的。”家住親親小鎮的李先生告 訴記者,朋友經常來家里聚會,所以客廳的使用率特別高,去年他決定重新裝修客廳。然而,當他找裝修公司說了自己裝修的想法后,裝修公司給他的報價卻達5萬 元之多。因此,他在朋友的建議下,上網購買了裝修材料,然后找了裝修師傅進行家裝。
“在網上購買裝修設計圖時,我發現,很多裝修設計工作室做出的效果圖都很相像。”李先生說。
上千家的設計公司或個人、海量的室內設計效果圖,分門別類,相較找裝修公司的舟車勞頓,線上平臺顯然更便于消費者選擇。在外行人看來,數以萬計的裝修效果圖讓人眼花繚亂、無從挑選,可在內行人看來,消費者之所以難以抉擇,關鍵在于圖片同質化過于嚴重。
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資深設計師介紹,目前網上賣家亮出的裝修效果圖60%都是孿生或多胞胎,而且其大部分出自于專業制圖公司。根據市價,目前一張逼真的裝修效果圖根據其復雜程度,制作費在200-500元之間。
“天下文章一大抄,更何況大家都把圖擺在網上,抄起來也就更容易了。說白了就是糊弄不懂行的,吸引消費者眼球。”這位設計師表示,自己已經在這個行 業做了10年,從最初的設計師、設計總監,再到現在的設計部經理,接觸過的消費者無數,80%的人對裝修起初并沒有多少概念,所以都會抱著本裝修效果圖先 看著,然后告訴設計師他們要什么風格。
“但事實上,效果圖只是讓大伙兒看個熱鬧,對裝修的好壞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平面圖!”業內人士解釋說,比如房屋的拆裝、功能區域的合理布局、收納功能的設計,甚至包括水電改造等都體現在平面圖上,而效果圖只是一個立面呈現,相對來說簡單得多。
網購家裝應重點防范四種陷阱
消費者在“網購家裝”過程中由于看不到實物,往往承擔了很大的風險。為此,一些業內人士根據多年經驗,總結了網上裝修常見的四種消費陷阱。
——口碑造假。口碑好壞對網上裝修商家至關重要,因此,一些在網上招攬生意的裝修團隊和個人不惜通過雇傭專門的人員進行刷分或刷好評等方式造假。
——中途增項。以低價吸引消費者眼球是網上裝修團隊常用的手法。他們往往在報價時,故意疏漏一些工藝、材料的步驟和報價,開始裝修后,便向消費者提出加錢。
——材料以次充好。在裝修前,裝修隊和工長先故作公正地讓消費者去大型家居賣場選擇建材,讓消費者心里對價錢有底。然后,將消費者帶到不知名的建材 市場,介紹同樣品牌的材料。這些材料有可能是假冒偽劣產品,但從外包裝、說明書等方面皆與正品無二,價錢也只比正品低30元-100元不等,很多消費者便 信以為真。
——售后無保障。多數裝修隊伍只在剛裝修完的半年內上門維修,隨后再出現問題也無人問津。有的甚至采取拖延戰術,讓消費者無限期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