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通常的觀念中,小牌子或者雜牌的品質難以保證,而名牌則是品質的象征。正因為如此,名牌總是將更好的產品、更優的服務提供給消費者,消費者回報的則是慷慨解囊,付出更高的價格。當一個個在社會上已經建立起相當美譽度的家居品牌,忽然之間成了質量“黑榜”上的主角之時,人們不得不大跌眼鏡。
國家質檢總局最新公布的抽查報告,就讓一個個名牌的本來面目現了形。穗寶,品牌創立達40年,是中國第一張彈簧床墊的開拓者,號稱“優質深度睡眠”專家,其產品和品牌獲得過國際、國內重大獎項40多項,一款床墊卻在抽檢中被檢出甲醛釋放量嚴重超標;鄧祿普,來自英國的“世界頂級寢具品牌”,擁有85年品牌歷史,號稱自己是“高品質床墊的標準”,卻栽在了一款絲棉貢緞提花四件套床上用品上,檢測顯示,它的PH值和纖維成分含量均不達標;迪克,擁有“天津市著名商標”等稱號,實木臥房系列、沙發系列、餐桌椅系列多次在國內家具博覽會上榮獲大獎,卻在質檢總局的抽檢中,因漆膜理化性能(抗沖擊、耐香煙灼燒)、力學性能(柜類穩定性)等指標不合格而成為質量“黑榜”上的一員……
應該說,這些著名的品牌好不容易打下一片江山,對產品的質量和品牌的聲譽一定是很珍視的,不大會故意造假或者偷工減料,在質檢部門的抽查中,一不小心掉了鏈子,并不排除是偶然的馬失前蹄。有時候,還可能是質檢人員檢測方法或者適用標準的誤用,導致了品牌受到“冤枉”。然而,那么多品牌同時被送到檢測臺,用的是同樣的方法和標準,為什么獨獨你的指標不夠格呢?
實際上,品質是個長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的戰略問題,一些品牌做大了,一切按部就班,往往就有疏忽的時候。比如自檢的環節被省略了、采購原料的過程被簡化了,以致于質檢部門下發不合格通知時,品牌相關負責人還會驚訝地問:我們的產品一直很好,怎么會不合格呢?就拿穗寶來說吧,同樣受到質檢總局的抽檢,天津生產基地出品的產品就合格,河北生產基地出品的產品就不合格,這就不能不讓管理層捫心自問:我們在每個生產基地采用的是同樣的品質控制標準嗎?
達芬奇造假是出在流通環節,它代理的品牌并沒有參與其中,但那些品牌卻因達芬奇的“坑爹”行為遭了殃。穗寶也好、鄧祿普也好、迪克也好,都是品牌自己在掌控質量,卻因質量問題而出現“坑爹”現象,這種行為褻瀆的不僅是自身的品牌形象,而且是消費者的信任,還有名牌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