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山東省出入境檢驗檢疫總局官方網站上公布了12月13日的新聞發布會內容。據悉,該局在隨機抽查的進口產品發現有1322批質量存在問題。并對篩查的155批不合格信息進行缺陷調查。而這些不合格產品主要為消費品。與此同時,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也在近期通報了2016年三季度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情況,從長沙、懷化、郴州、岳陽、湘西自治州5個地區的41家經銷單位抽檢了84組家用電器商品樣品,不合格27組。
問題一:存在安全隱患的不合格進口產品急劇增加
根據山東省檢驗檢疫總局給出的公開信息可以看出,在這次檢測的過程中發現飛利浦品牌小家電不合格較集中。山東檢驗檢疫局對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進行了約談,要求該公司就不合格情況進行分析,對進口產品采取可行性措施,確保符合我國技術標準的強制性要求,并主動向檢驗檢疫部門提交整改計劃和整改措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而到目前為止,并沒有看到飛利浦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進行正面回應。
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在所有進口產品中,消費品被有關部門抽檢的不合格率在逐漸增加。
一位地方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這些進口消費品當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和常見的隱患是產品在安全生產或者安全設計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重大缺陷、保護的措施也存在嚴重的缺陷。同時,很多產品都存在著一款產品銷往高很多不同的國家,這就造成了產品的說明書書寫的非常不規范,而且每個國家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不同,或許會造成的一些隱患,在說明書上也沒有很明確的說明,與我國標準要求的標志、使用信息常常不符,這樣很容易讓消費者出現誤操作。”
問題二:網絡大促銷
這個話題似乎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但每一年的年終大促銷都會有很多存在質量問題的消費品。譬如,有網友爆料:消費者蘇女士從某知名網購平臺上的專賣店購買了一臺消毒碗柜,可是用了才剛一天,碗柜的門打開便合不上了。經過蘇女士的一遍又一遍的核對,才發現并非是自己的操作不當而是門的質量問題,因此跟店家交涉,并且提出退換貨的訴求。
但是,店家卻表示,貨是可以退,但退款原因必須改為“因為物流問題而導致收到商品破損”才可以。明明就是商品質量問題,為什么非要說是物流的問題導致商品破損?蘇女士隨后撥打消毒碗柜的客服熱線,工作人員表示將與電商賣家協商,便再無音信。目前,電商平臺的客服已經介入,事情還在進一步協商當中。
現在工作這么忙,而且也不想去實體店買,圖省事在網上買個消毒柜,結果卻鬧得這么麻煩,蘇女士表示“心好累”。事實上,像蘇女士這樣的消費者還有許多。在中國消協發布的2015年一季度小家電投訴情況報告顯示,一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12118件,其中質量問題占45.0%,是投訴的重災區。而今年在消協公布的2016年第3季度全國消協組織 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所有的投訴問題中,質量問題占42.10%,售后服務問題占16.12%,合同問題占13.46%,虛假宣傳問題占6.72%,價格問題占6.15%,假冒問題占4.05%,安全問題占3.94%,計量問題占1.12%,人格尊嚴問題占0.34%,其他問題占6.0%。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和合同問題仍是引發投訴的主要原因,占投訴總量的70%以上。
一位在廣州從事某品牌家電銷售的資深人士表示,這有可能是網絡定制版與一般貨品的區別。“同一個廠家生產的平板電視、冰箱、洗衣機等產品,供應給實體賣場和電商渠道的貨并不一樣。即使是同一款式的產品,‘電商版’在外觀設計、液晶屏類型、底座選材、能效等級、具體型號的尾數上也都會有不小差距。”該人士舉例稱,“比如同樣的一款液晶電視,雖然都顯示是50寸的液晶屏,但實際上賣場專供機的用料、設計等,都有別于一般家電。”
網購家電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不僅質量問題嚴重、山寨普遍,還存在著售后服務難、維修費用高等痼疾。
問題三:走向“一次性”消費的小家電
據悉,在廣東省檢驗檢疫總局在一次家電大抽查中,主要對電飯鍋、電壓力鍋、液體加熱器、空氣能熱水器、空氣清新器、電熱水器、電風扇/排氣扇、電暖器、燃氣灶、燃氣熱水器、家用美容/保健電器具等22種產品進行了產品質量專項監督抽查。抽查結果顯示,不合格的產品基本上集中在小家電。
在這次抽檢中,一共檢驗出的不合格小家電產品及不合格率分別為:21批次電熱水器產品,不合格率為42.0%;7批次電風扇產品,不合格率為10%;5批次電壓力鍋產品,不合格率為6.3%;29批次電飯鍋產品,不合格率為19.3%;5批次空氣凈化器產品,不合格率為50%;21批次電熱水器產品,不合格率為42%;19批次家用美容/保健電器具產品,不合格率為23.8%。
從品牌上看,絕大部分也都是發生在小品牌上,而大品牌或許是相關部門的監督亦或者是生產工序的完善和監管到位,相對來說還是合格的。只有一小部分是消費者們熟知的家電品牌。而大多小品牌產品由于成本低、做工不細致,相關的工序也不完整,生產廠家的監督也不夠完善。最終導致產品不合格。因此消費者們在購買前一定要到大品牌專柜進行購買,雖然價格會稍貴,但是能夠保證其質量以及使用安全,防止受到更大的傷害。
不僅如此,很多小家電產品一旦出了質量問題,導致損壞無法正常使用,就需要進行修理,但是由于構造復雜,在維修方面就非常麻煩,而且在費用方面價格也比較貴,成本不高的小家電出一點毛病,維修費卻要幾十元甚至一兩百元,使很多小家電變成了一次性消費品。
由于是小產品,發生質量問題的數量較為集中,爆發的速度也比較快,所以消費者的維權他也比較難落實。
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顯示,近年來,隨著大家電利潤的空間加速萎縮,小家電市場反而成為眾廠商爭搶的香餑餑。而在各大零售經銷商的財報數據顯示,今年3C、小家電、彩電銷售額增長幅度最大。不過,除了眾家電巨頭的進入,在中國的小家電市場,也充斥著眾多中小廠商,頻頻出現貼標、以次充好、惡性競爭等問題。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近期對北京市場中的在售電風扇展開質量抽檢,結果顯示,抽查檢驗結果顯示標稱“臺州市榮鑫電子機械有限公司(包裝)”生產的“榮鑫”牌RX01-180(包裝),180mm迷你臺夾扇(包裝)等6種商品存在標志和說明、電源連接和外部軟纜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要求。而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通報的2016年三季度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情況顯示,從長沙、懷化、郴州、岳陽、湘西自治州5個地區的41家經銷單位抽檢了84組家用電器商品樣品,不合格27組,不合格樣品涉及哥爾、亞都、小熊等眾多品牌。
“迷你洗衣機、消毒器等已成為小家電市場的主力軍,占市場份額在60%以上,而這些產品大多涉及嬰幼兒產品。而小家電貼牌現象嚴重,有的甚至冒充大品牌廠商產品,讓小家電市場難以整頓”,一位小家電供應商透露。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家電行業競爭越發慘烈,各大廠商為了更好地宣傳,提高銷量,推出概念五花八門,營銷方式更是屢出“奇招”。不過隨著原材料等價格上漲,廠商更多地是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而對于家電廠商而言,質量把控和對合作方的選擇,將成為一道難道,也是要攻克的一道難考題。
有家電企業負責人也表示“現在同行業的競爭太激烈,有些小廠商為了能夠在市場上博得一席之地,不惜降低成本,委托廣東、江浙等地區的小企業進行貼牌生產,讓質量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