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家庭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應用場景,即大家所說的智慧家庭。目前市場雖然還未出現殺手锏般的產品,但智慧家庭經過多年的發展,整個行業已經站在了新舊交替的節點。
喧囂嘈雜的智能家居大門
信息時代經歷了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如今正在全面向物聯網時代大步前進。而進入物聯網時代,智能家居最先點燃了這場戰火,蘋果、阿里、海爾、小米、三星等眾多巨頭紛紛殺入到智慧家庭領域,通過移動端或者電視盒子、遙控器等切入智能家居的家電和窗簾、燈光等領域,不同的玩法和形式也越來越多,但是到目前為止卻還沒有哪家公司能夠真正玩轉。
某研究機構發布,2018年全球智慧家庭市場規模將達710億美元,吸引了巨頭紛紛涌入,但他們往往三分鐘熱度,剛開始殺入時干勁十足,隨著市場上開始出現智能低智、產品銷售受阻等問題后,他們的高漲熱情便開始冷卻。其次,市場上真正創新實用、接地氣的產品并不多見。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在購買智能家居產品時,會重點考察產品的功能、價格、質量、服務、外觀等五方面,其中有82.6%的消費者將產品功能放在選購條件的首位。現在整個市場上的智慧家庭產品很多,真正功能上有用的卻很少。海爾也好、三星也罷,他們幾乎都打造了多個智慧家庭產品矩陣,把整個產品戰線拉得如此長,必然導致精力過于分散,缺乏核心的單一爆款產品作為整個智慧家庭的遙控中心。
智慧家庭綜合標準體系指南
年內,工信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了《智慧家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旨在發揮標準在推動智慧家庭產業發展和服務模式應用方面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帶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
智慧家庭服務的典型應用主要包括健康管理、居家養老、信息服務、互動教育、智能家居、能源管理、社區服務和家庭安防等8個方面,較智能家居的概念領域寬泛和“智能”許多。該建設指南指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符合我國智慧家庭產業發展需要的標準體系,形成基礎標準較為完善、主要產品和服務標準基本覆蓋、標準技術水平持續提升、標準應用范圍不斷擴大,與國際先進標準水平保持同步發展的良好局面。
該指南為智能家居指出了未來:以人為中心,通過廣泛連接實現人、設備及服務的智能協同,做強智能終端;建設“傳感器”網絡,開放數據接口,為消費者提供越來越智慧的終端及服務,并探索新的商業模式。記者在梅城市場走訪發現,我市標榜銷售智能家居的品牌店面近30余家,產品集中在門鎖、自動窗簾、遙控電飯煲、智能電視、智能音箱等產品領域,產品在相互之間沒有形成網絡,更沒有專門的統一智能平臺來進行控制,屬于初級產品。市民陳先生認為,目前真正的智能家居應該是成套出現的,梅城市場的單一智能產品存在較多忽悠的宣傳成分,吸引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