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第六屆五次理事會在江蘇宜興召開,出席會議的有來自全國各主要產區協會負責人及企業代表300余人。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秘書長侯文全在會上表示,眾多生產企業反應陶瓷業侵權假冒嚴重,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一直在積極倡導規范市場,但由于協會職能限制,陶瓷行業知識產權并未得到有效保護,侵權假冒依然嚴重。
侯文全再次呼吁:陶瓷行業聯合起來,團結各方力量,主動聯系媒體,充分發揮社會力量打擊侵權假冒行為,共同維護規范的市場環境。
陶瓷業在新常態下走勢平穩《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在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第六屆五次理事會上了解到,2016年,全國建筑陶瓷、衛生陶瓷、特種陶瓷、日用陶瓷、園林陳設藝術以及其他陶瓷制品等五大品類陶瓷企業,規模以上3993家,陶瓷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8957.5億元,比上年增長6.99%,高于全國工業2.0個百分點,實現設,積極引領行業發展,切實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面對陶瓷行業所遇到的出口下滑,趨勢性、階段性、周期性、矛盾相互交織,“三期疊加”陣痛持續顯現等新情況新變化,協會組織對山東淄博、湖南醴陵、河北唐山、遼寧法庫、江西萍鄉、四川夾江等產區進行了系列調研活動。
對國家提出的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施“三品”戰略,加強環保治理等相關政策及《陶瓷工業“十三五”
發展規劃》和協會的各項服務職能進行了宣傳、宣貫和推動規劃落實。
2016年8月,國務院印發《深化利潤601.9億元,同比增長12.4%;累計實現利潤303億元,同比增長11.3%,全國陶瓷工業各項指標在新常態下走勢平穩。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理事長杜同和指出,陶瓷工業創新發展任重道遠,在新常態下,既面臨自身結構深層調整的問題,也要承受中低端產能過剩、環保標準提高、創新能力還不強等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下一步,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繼續堅持問題導向,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科技創新和強化服務為重點,善于凝心聚力,穩步深化改革,加強能力建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標準化工作將向強標整理、推標集中復審、團標開展、企業自我聲明等方向發展。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向國家標準委申請了團表號T/CCIA得到批復,繼續開展標準化建設,啟動團體標準工作。在持續強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工作的基礎上,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標準化的制定工作,逐步完善標準覆蓋,提升標準水平。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成立的團體標準技術委員會,將更好地引領中國陶瓷行業創新發展,提高陶瓷產品的質量和檔次,落實好《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任務,促進陶瓷企業轉型升級;推進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團體標準體系建設工作,充分發揮協會標準引領作用。
陶瓷行業“冒牌貨”無孔不入蔡憲昌,臺灣人,人稱大陸陶瓷色釉料行業的“教父”。他在接受《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采訪時說,陶瓷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很重要。
蔡憲昌上世紀末進入大陸建筑陶瓷領域,適逢國內市場勃興,瓷磚暢銷南北,他從臺灣引入的新設備和新技術很快被大陸陶瓷界所吸收,大鴻制釉也因此迅速成為國內陶瓷色釉料行業公認的領軍企業。對行業同仁來說,大鴻制釉是著名的“黃埔軍校”。
隨著市場的發展,蔡憲昌發現,作為臺灣上市企業中國制釉全資子公司的大鴻制釉在大陸的境遇越來越尷尬,首先是自己的知識產權得不到保障,創新成果難以兌現;其次是“亂拳打死師傅”,跟隨者低成本運作模式,加上管理上的“偷步”,反而讓自己上市公司規范化的管理背上了高成本的“包袱”。為此,他對大陸一些企業不守市場規則的行為深惡痛絕,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呼吁有序競爭,希望大家增強對行業的責任意識。
有統計數據顯示,僅僅建筑陶瓷一類,每年仿冒品銷售量接近一個億。國內建材衛浴市場“假箭牌”“假九牧”“假惠達”“假恒潔”等,“冒牌貨”混跡建材衛浴市場,已經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
業內人士反應,建材衛浴市場上哪個品牌好賣,哪種款式暢銷,市場就跟風生產哪個品牌、賣哪個品牌的產品。盡管很多生產企業都設立了各自的品牌保護、打假部門,但由于制假售假覆蓋范圍大、地方保護嚴重、政府部門執法困難等原因,打假行動在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因難。
《中國質量萬里行》的一次打假報道也充分印證了業內人士的說法。
9月27日,《中國質量萬里行》刊發《平頂山一建材店遭查處三番兩次“躲貓貓”》
(http://www.zu001.cn/survey/380447.html)。報道了河南平頂山某商城內一建材店售假查處后,店主私自破壞封條,轉移查封物品;案件從2015年開始廠家多次舉報當地工商,一直沒有實質性的處罰,售假者仍正常營業的事實。最終,河南平頂山工商局對商標侵權店鋪依法取締。
在藝術陶瓷領域,侵權假冒現象屢見不鮮。黑龍江陶瓷工業協會理事長劉延龍給《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講了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
他的好友,國內某著名國家工藝美術大師,曾經被要求給一個仿冒自己的作品做鑒定。一個父親由于孩子生病無錢醫治,以45萬價格出售了一個收藏的瓷瓶,但對方要求必須經鑒定后才會付款。這位父親無奈下輾轉找到了被仿冒的國家工藝美術大師,說明困難,希望大師給出具一個真品的鑒定書。大師拿起瓷瓶手一抖,瓷瓶落地粉碎,回頭安慰來人,“抱歉,不小心掉了。不過,沒關系,我按照原樣畫一個給你,可能比那一個會更好”。
假冒案件頻發維權卻難瓷磚產品侵權假冒早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眾多知名企業遭遇假冒侵權,有的甚至因此頻頻上“質檢黑榜”,不得不專門花大力氣打假,但仍屢禁不止。
業內總結假冒案件頻發的侵權假冒事件表現:
(1)在A地注冊一個皮包公司,然后委托B地的工廠生產,產品就“理所當然”變成A地制造,這種現象基本已成傍名牌造假的慣用伎倆。(2)××品牌為知名品牌,則××相關的一系列公司和類似品牌就出現了,能有多像就有多像,更有甚者直接仿冒××品牌包裝。
(3)優等品、一等品、合格品沒有嚴格劃分,以次充好。
(4)新產品設計、創意、技術直接被復制。經過辛苦研發的新產品上市一段時間剛打開市場,很快同樣的產品就出現了。不僅是產品,連圖冊、產品包裝,有的甚至只改了品牌名,直接復制粘貼。
假冒侵權成本太低、獲益高,而企業維權成本高、周期長,異地維權更難。佛山陶瓷在全國名聲太響,外地企業自己沒品牌,佛山品牌的訂貨又多,只要模仿生產廠家的包裝,便能銷售一些貼牌、假冒產品,就容易獲得豐厚的利益回報。但侵權案維權周期長,而陶瓷產品的生命周期很短,一款新產品出來,最多不會超過1年半時間,甚至官司還沒打完,產品就過時了。
據相關人士透露,異地維權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到法院,一種是到工商局投訴。前者要到公證處公證,在嚴重的地方保護下,異地取證非常難,往往是當地工商局出一個處罰通知書,此后有的整改了,有的給點好處、吃頓飯事情就過去了。
陶瓷行業經過近30年行業的發展,本身就是引進、模仿和改進國外瓷磚技術、設備而發展壯大起來的,在這種環境和條件下,許多急功近利的企業知識產權意識不強。雖然現在越來越多企業逐漸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并開始維權,但由于維權成本與侵權成本差距極大,頻頻發生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讓陶瓷企業的技術革新變得更難,甚至不少龍頭創新企業還沒來得及把產品創新轉化為實際效益,就因為被大量抄襲而前功盡棄。
共同營造陶瓷業打假輿論和社會氛圍盡管陶瓷行業侵權假冒嚴重、打假困難,假冒不僅直接影響到陶瓷企業銷售市場、陶瓷行業品牌提升,更是侵犯了消費者利益。
浙江德清帥博節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盛志明直言,陶瓷行業的侵權假冒行為,侵犯的不僅是企業、行業的利益,更嚴重的是侵犯了消費者的利益。知名品牌生產企業更是有責任維護好自己的品牌環境,雖然是被假冒,但是對于消真相DepthInvestigation深度調查費者來說,產品被假冒,原品牌持有企業應該承擔責任,自己的品牌必須要對消費者負責,積極主動打假。
參加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第六屆五次理事會的《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總編室副主任王穎表示,陶瓷生產企業希望媒體介入,營造打擊侵權假冒的社會輿論氛圍。“中國質量萬里行”是中國最有影響的社會活動之一,歷年來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主管部門的批示表揚。《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作為國家質檢總局主管的接受消費投訴、曝光制假黑幕、提供消費維權知識、配合質量監管、推廣名優品牌為主的權威輿論監督機構,二十五年來在打擊假冒偽劣、保護名優產品方面受到社會廣泛認可和好評,獲得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雜志社有義務一如繼往地發揮打擊假冒偽劣、保護名優產品、宣傳“中國好產品”,聯合品牌生產企業開展打擊假冒活動,使這一市場得到凈化,從而有效保護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在陶瓷行業的“打假扶優”行動中,“中國質量萬里行”將發揮輿論作用,協調執法部們,促使執法部們重視并積極主動開展對假冒行為的打擊行動,助力企業順利開展工作。
同時,“中國質量萬里行”將以提升企業品牌認知和提高消費者辨識假冒能力為宣傳導向,增強消費者自覺抵制假冒偽劣產品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