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傳言稱:“桶裝礦泉水開封3天后,比自來水里的細菌還要多得多,是典型的危險水”。桶裝水是不少家庭和單位常用的飲用水,如果喝的人不多,一桶水常常會喝上一個星期,甚至十天半個月。一些網友看了網上傳言后直呼:“再也不想碰桶裝水了!”
那么,網傳說法是真的嗎?
經記者求證,桶裝水開封后細菌確實會逐漸變多,但在一般情況下并不影響飲用,說是“危險水”
就是危言聳聽了。
上海市地質學會礦泉水專業委員會首席專家、上海市天然礦泉水技術鑒定評審專家委員會主任牛曉英表示,每立方米空氣中約有3000個細菌,桶裝水開封后,與空氣接觸一段時間后自然就會有細菌了。這并不能說明桶裝水不能再喝了,也不能說明桶裝水出現了質量問題。
其實,細菌只是一個統稱,它們分為有益菌、有害菌(即致病菌)和對人體既無益也無害的菌。人類的體內、體表以及呼吸的空氣中都是有菌的,人們生活在有菌的環境中,自身也有抵抗細菌的免疫能力;除致病菌外,其他細菌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水能不能喝的標準,目前很多國家已不檢測飲用水的菌落總數,轉而關注水中致病菌的情況。我國也弱化了檢測“菌落總數”,而是增加了致病菌的檢測種類,對致病菌零容忍。
事實上,只有在流行病盛行等極端情況下,才會有致病菌通過空氣進入桶裝水;其他時候,空氣中的細菌并不會影響桶裝水的飲用。
《中國質量萬里行》建議:
第一,飲水機一定要放在通風、陰涼、避光的地方,千萬不能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以免滋生綠藻(空氣中會含有微量的綠藻孢子)。若條件不允許,也應采取措施,為水桶加罩避光桶套。
第二,桶裝水打開后,秋冬季最好在10天內喝完,春夏季最好在7天內喝完。人員較少的場所,可以改用小桶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