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對進口剎車片質量進行了抽查,469批次進口汽車用制動器襯片中,20個品牌50批次產品的摩擦系數不合格,5個品牌6批次產品的剪切強度不合格。
其中,豐田在連續2年的質量抽查中,摩擦系數不合格的剎車片產品批次均是所有被檢品牌里最多的。
對進口剎車片監督抽查的檢測項目包括外觀質量、摩擦性能、剪切強度、壓縮應變、包裝標志等多個方面。其中摩擦性能和剪切強度是衡量剎車片質量合格的關鍵指標。
摩擦性能不合格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實測的摩擦系數不達標,如標準規定各個溫度下摩擦系數的最小值是0.25,但不合格的摩擦片的摩擦系數小于0.25。另一種是指定摩擦系數的偏差不合格,即實測的指定摩擦系數與剎車片包裝上提供系數的差值超出了標準范圍。
50批次進口剎車片摩擦系數不合格此次抽查的469批進口汽車用制動器襯片,共有50批次產品的摩擦系數不合格。按被檢出不合格產品批次從多到少,及商標首個字母順序排列,涉及20個品牌:豐田(TOYOTA)、現代(HYUNDAI)、斯巴魯(SUBARU)、沃爾沃(VOLVO)、寶馬(BMW)、日聯(JWORKS)、三菱(MITSUBISHI)、大眾(VOLKSWAGEN)、優盾(AFI)、道奇(DODGE)、輝門(FEDERALMOGUL)、菲羅多(FERODO)、福特(FORD)、堡靈(ICER)、起亞(KIA)、路虎(LANDROVER)、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MOPAR,日產(NISSAN)、鈴木(SUZUKI)。
其中豐田、現代、斯巴魯、沃爾沃4個品牌有4個批次以上的產品被檢出摩擦系數不合格,而豐田在連續2年的質量抽查中,摩擦系數不合格的剎車襯片產品批次均是所有被檢品牌里最多的。
6批次進口剎車片剪切強度不合格剪切強度也是衡量汽車制動襯片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實驗中,當對固定在儀器上的剎車襯片施加相同的壓力時,不合格產品表面會出現裂紋,同時,剎車襯片上的摩擦材料會從背板上面脫落,這樣如果在剎車過程中,就容易引起制動失靈,有極大的安全隱患。
此次抽查的469批次進口汽車用制動器襯片,共有6批次產品的剪切強度不合格。按被檢出不合格產品批次從多到少,及商標首個字母順序排列,涉及5個品牌:豐田(TOYOTA)、路虎(LANDROVER)、MOPAR、雙龍(SSANGYONG)、大眾(VOLKSWAGEN)。
進口剎車片不合格率很高2016年國家質檢總局抽查結果就公布,全國共計抽查進口汽車用制動器襯片469批,檢出不合格278批,主要不合格原因為包裝與標志不合格及摩擦性能不合格。
據有關數據統計,最近幾年,全國每年發生的交通事故都在30萬起以上。其中,有三成事故是因“剎車失靈”造成的,而劣質剎車片又是造成剎車失靈的主要原因。
2016年,國家質檢總局共計抽查全國進口汽車用制動器襯片469批,檢出不合格278批,不合格檢出率59.3%,主要不合格原因為包裝與標志不合格及摩擦性能不合格。抽查共涉及全國29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抽查環節包括市場、口岸、產品集散地、產品使用地等。
從原產地來看,抽查商品共涉及18個原產國家,其中日本、德國、意大利、美國和韓國的抽查數量相對較多,合計401批,占比抽查總批次的85.5%。從品牌來看,抽查商品共涉及40余品牌,包括寶馬、奔馳、豐田、大眾、斯巴魯等品牌。
涉及不合格項目名單中,除寶馬、奔馳、豐田、大眾、斯巴魯外,還包括奧迪、起亞、日產、吉普、馬自達、三菱、通用、路虎、現代、英菲尼迪、沃爾沃、福特、本田、鈴木、道奇、捷豹等總多品牌280個型號的產品。
抽查商品嚴格按照國家強制性標準GB5763-2008《汽車用制動器襯片》實施檢驗,檢測項目包括外觀質量、摩擦系數、指定摩擦系數的偏差、磨損率、剪切強度、沖擊強度、熱膨脹率、壓縮應變、標志、包裝等。
進口剎車片有高標準但缺乏嚴要求國家質檢總局此次抽查商品嚴格按照國家強制性標準GB5763-2008《汽車用制動器襯片》
實施檢驗,檢測項目包括外觀質量、摩擦系數、指定摩擦系數的偏差、磨損率、剪切強度、沖擊強度、熱膨脹率、壓縮應變、標志、包裝等。
權威分析指出,國外發達國家剎車片行業目前在技術工藝、質量管理等方面均處于領先地位,剎車片生產企業和整車企業的開發是同步的,從剎車片的選定到出樣品,要經過噪聲檢測、臺架試驗、匹配試驗以及冬、夏季路試等反復測試,直到其性能均達到要求并穩定,才能批量生產。
國外制動、傳動襯片(塊)及總成標準主要有歐洲系列、美國系列、日本(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標準)和ISO系列,ISO系列主要參照歐洲標準制訂。
美國標準主要有SAE、FMVSS、AMECA等;歐洲標準主要為法規如AK(如AK1、AK2、AK3、AKM)、ECE(R13、R13H、R90),EEC71/320;日本標準有JASO和JISD。
美國和歐洲標準又基本分為主機配套用如FMVSS中的FMVSS121、122、105、135及AMECA和R13、R13H及ISO11057,換裝(售后)標準如SAE2430、TP121,R90及滿足ECERl3最低要求等。在美國無強制性標準,但售前必須批準、歐洲為法規市場售前必須進行EMARK認證。ISO15484-2005(DIS)主要根據原有全球規范而制訂,引用了SAE、JASO、JISD、ECER90,并且規定了質量控制要求,是一個較完善的汽車摩擦材料標準。
我國根據日本工業標準JISD4411-1993《汽車用制動器襯片與襯墊》制定了國家標準GB5763-2008《汽車用制動襯片》,并于2009年9月10日實施,標準制定新的試驗規范和評價方法,提高制動器襯片行業準入門檻,提高我國制動器襯片的產品質量,更好地對制動器襯片行業的發展起到督促和規范作用。
專家普遍認為,我國制動產品雖然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目前,制動器襯片不僅在安全性能上提高了要求,更在技術工藝上得到提升,但與國外齊全的ISO、SAE、JASO及歐洲的ECER、EEC法規等先進標準相比,標準水平相差較大,不利于產品參于國際競爭,且現有的標準體系不健全,有較多的方法標準不完善。
劣質剎車片存六大安全隱患無論是摩擦力不夠,還是由于標識不清導致的安裝問題,或者劣質產品,都會使剎車片的狀態不正常。
劣質剎車片存在六大安全隱患:劣質剎車片容易造成抱死車輪,方向失控;使制動距離延長,劣質剎車片比正品延長30%;使用壽命短,摩擦片易損;對制動盤磨損大,縮短制動盤壽命;劣質剎車片一般都導熱能力強,降低制動鉗壽命同時,產生一定的制動隱患;劣質剎車片使用過程中制動有噪音。
及時檢查定期更換剎車片專家介紹,汽車的剎車系統是一個聯合制動系統,由很多零部件構成,汽車剎車襯片只是其中之一。一些情況下,剎車襯片某項質量指標不合格,但汽車整體剎車制動系統依然達標的現象仍存在。這種現象的實質,是把行車安全風險隱蔽化,導致了潛在危害性的增加。
因此,消費者在日常的汽車護理過程中,除了選擇購買優質的產品外,也要及時更換汽車剎車襯片。一般新剎車片的厚度在15毫米左右,當磨損了三分之一時,就需要增加檢查次數,磨損到三四毫米時就需要更換。
另外,當剎車片出現以下兩種情況時,必須更換:一是剎車片的溝槽要磨沒的時候;二是要磨到剎車片兩邊金屬片的時候。而有的車自帶剎車片磨損報警,報警燈亮的時候,也就說明該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