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寶馬來了!每公里1.5元、不要油錢、還帶WiFi……意不意外?吃不吃驚?
據報道,8月9日,某共享汽車品牌負責人表示,作為全國推廣的第一站,近期將率先在沈陽投放1500輛寶馬轎車。
“共享寶馬”每天200元封頂據介紹,這些藍色共享汽車全部是嶄新BMW汽車,于今年2月上市。除了汽車本身外,作為共享汽車,這些藍色寶馬還加裝很多新科技。
據悉,諸如車載WiFi、指紋介入、人臉識別、酒精測試、智能語音等功能,這些都將為用戶營造出一個安全、舒適的駕乘環境。
這種“共享寶馬”不需要客人自己加油,全部由平臺負責。“每臺共享寶馬,我們在網上都可以監控,不僅燃油有多少我們知道,就是您踩幾腳剎車,我們也清楚。”
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共享寶馬”資費標準是每公里1.5元,每天200元封頂,新用戶注冊即有兩次免費使用機會。同時,沈陽1400多家停車場22萬個停車位用戶可免費任意停放。
負責人稱,“按照計劃,我們將在近期率先投放1500輛左右共享汽車,這些車輛可以在市內重要區域行駛。”
掃描車上二維碼下載該共享汽車品牌的APP,注冊并上傳駕駛證,繳納999元押金,找到車輛后通過app控制可打開車門。進入車內需要經過兩大安全系統“檢測”:人臉視頻系統、紅外線酒精測試系統,才可以開走。
“共享汽車”真的來了其實早在在共享寶馬之前,共享奧迪已經已出現。近日,在北京CBD附近就出現了大批共享汽車。
據該公司負責人說,今年會投入二到三千輛奧迪A3投入市場使用,共享汽車的優勢就在于方便,而且價格相對低廉。用戶只需繳納一千元押金,起步價15塊,用40分鐘只需僅僅20塊,費用遠遠低于普通的出租車。
而首汽租車“Gofun出行”,則已于今年三月在西安市投放了100臺奇瑞牌的新能源共享汽車。
截止目前,西安運營的共享汽車已增投至1100輛,取還車網點有近百個。以“Gofun出行”為例,用戶只要下載“Gofun出行”APP,上傳身份證、駕照等信息,審核通過后,繳納699元押金便可租車使用了;在費用方面,“Gofun出行”則采取了“分時租賃”的計費方式,即里程結合時間計費,計費規則為1元/公里+0.1元/分鐘。同等距離的條件下,共享汽車花費較滴滴專車和出租車而言更為低廉。
據不完全統計:在上海,上汽集團與EVCARD合資成立的“環球車享”已投放運營6500輛;在廣州,已有“有車”、EVCARD、“駕唄”等共享汽車運營商;在深圳,寶港能源、比亞迪、中興、聯程等企業投放超過1000多輛共享汽車。
《2017中國共享汽車現狀與趨勢報告》披露,目前,中國投入運營的共享汽車數量已經達到3萬輛左右,預計未來5年汽車分時租賃市場將以超過50%的增幅繼續發展,到2020年,整體車隊規模有望達到17萬輛以上。
“共享車位”隨之出現現如今,中國已是汽車大國,年產銷世界第一。買車容易,找地方停車卻是難上加難。
不過現在,轉機已經出現。
繼各種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之后,“共享停車位”也要來了。
有媒體報道,最近上海,北京、廣州、成都、西安等城市,相繼在地方的停車管理條例或規定中,明確提出鼓勵發展“共享停車”模式。
提倡單位或個人把自己的專屬停車位,通過移動互聯平臺,有償“共享”給有需要的人,實現雙贏。
一般情況是這樣:訂單結算后的金額,一半歸分享車位的所有人,另外一半則由平臺和停車場協商分成。通常來說,物業公司大概占10%~20%。
成共享經濟重要風口8月8日,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中提出,分時租賃(備注:俗稱汽車共享),是傳統小微型客車租賃在服務模式、技術、管理上的創新,改善了用戶體驗,為城市出行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有助于減少個人購車意愿,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私人小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趨勢以及對道路和停車資源的占用。
在租賃結算上,《指導意見》
規定,分時租賃經營者應采用安全、合規的支付結算服務,確保用戶押金和資金安全,確保用戶個人信息安全。鼓勵分時租賃經營者采用信用模式代替押金管理。
《指導意見》的出臺,對保護用戶權益、提高小微型客車租賃有效供給、優化交通出行體系、促進行業健康規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過去兩年中,共享單車帶動共享經濟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焦點之一。而現在,共享汽車被視為中國共享經濟發展的下一個發展目標。
存在問題不容忽視雖然共享汽車可以提供相當大的便利,但其存在的問題也依然十分明顯。
有了共享單車大量占據廣場與人行道的前車之鑒,政府在管理杜絕共享汽車可能的“野蠻生長”
時便有的放矢了許多。除了《指導意見》中所規范的其他潛在問題外,共享汽車的線下服務狀況也不是十分理想。
據西部網報道,目前首汽租車的共享汽車在西安已發生了2起投訴:一起是手機下載APP租車,中途打不開車門,接到報案的客服人員一直未到場;另一起是租車人還車之后,APP后臺提示,因車鑰匙折斷被扣費260元,租車人投訴無果。另外,共享汽車進駐較早的廣州、上海等地也出現過用戶租不上車、找車難等問題。
新出臺的《指導意見》要求共享汽車企業要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應當提升線上線下服務能力,而從如上投訴中可以看出,“Gofun出行”等運營商的線下服務能力和態度亟待提高。
較共享單車而言,共享汽車存在更為嚴重的找車難、停車難問題。目前共享汽車投放的數量和用戶的需求還遠沒有實現真正匹配,而假如用戶因為沒地;蛘叱潆姌抖颊加貌坏靡言诰W點運營范圍之外還車,則將按照距離最近網點的直線距離收取還車服務費。更為麻煩的是,好不容易把車停下,停車地點距離用戶家或者單位又太遠,這也為用戶出行增加了負擔;另一方面,由于共享汽車客觀上對城市空間的占用較大,又具有隨借隨還的特性,導致其既不利于城市緩堵也很難界定可能出現的交通事故責任。
能否有效地解決租車人的投訴,能否讓租車人快速找到車輛,能否解決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無一不是是制約共享汽車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好的體驗才能帶來好的口碑。
“共享經濟”已成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從2016年開始,“共享家族”
就火了:走累了,街邊有共享單車;手機沒電了,商場都有共享充電寶;下雨了,沒帶傘,路邊有共享雨傘;放松筋骨,運動一下,借個共享籃球玩玩;出門辦事,來輛共享汽車代步;無處停車,身邊找個共享停車位……有專家分析,未來幾年中國共享經濟將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長。到2020年共享經濟規模會占到GDP比重達10%。未來10年,我國共享經濟領域有望出現5~10家巨無霸企業。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