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游局直屬研究機構中國旅游研究院、中國攜程旅游近日聯合發布《2017年上半年中國出境旅游者報告》:中國上半年出境旅游的人數達6203萬人次,增長5.1%。因私普通護照比例占10%。中國公民持有普通護照擁有出境旅游免簽或者落地簽入境的國家和地區,達到65個。
理性旅游消費已經占據主流市場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經過近1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出境旅游市場正在進入中低速穩定增長的新常態。中國旅游消費的主流人群——工薪階層,從早期的海外旅游習慣中的買買買已經逐漸改變成具有一定實質內容的旅游,理性旅游消費已經占據主流市場。不管是在住宿、餐飲、購物,還是在文化情懷的消費模式下,很多境外消費的人群都是喜歡一站式服務,這樣既能夠省去不必要的精力而且還能夠省去中途的過多變數,穩定又踏實,具有深度和目的性的旅游已經被廣大旅游消費者所接受并且被廣大旅游人員所采納。隨著理性消費時代的到來,占據傳統旅游消費中的購物消費已經逐漸下降并且已經在一個較為合理的范圍之內,而購物消費的下降已經對整個旅游行業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國家旅游總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出境旅游已經走入了“旅游升級”的新階段,游客愿意增加支出購買更優質的旅游產品,出國的目的也從觀光旅游轉向享受海外優質生活環境和服務,包括氣候、空氣、物價、商品以及教育和當地人的素質(國家形象)等。每年至少一次出境旅游,將成為我國中產階層的新標準。
國際旅游順差進一步擴大。
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數達6203萬人次,比上年同期的5903萬人次增長5.1%。同期我國接待入境游客6950萬人次,入境游客數量超過出境游客數量747萬人次,國際旅游收支持續保持順差。相關報告預測,2017年我國公民出境旅游花費將在去年1098億美元的基礎上繼續增長。
而互聯網的發展對中國旅游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在整個旅游行業當中,不管是出境旅游還是國內游,采用互聯網移動終端進行預訂已經占據傳統旅行社買票的絕大部分。線上訂票的方便與便捷已經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在線旅游網站和手機客戶端成為我國游客查詢、預訂的重要渠道。
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有來自100多個國內主要城市的數百萬旅游者,預訂攜程跟團游、自由行、郵輪、當地玩樂等度假產品與業務,到達全球130多個旅游目的地國家和地區。我國大型旅游公司比如攜程等也在日本、新加坡、美國、歐洲等地布局投資,以服務中國游客。
2017年中國國人持有護照的含金量逐漸提高,全球對中國游客的態度得到明顯改觀,這就意味著中國公民旅游目的地國家范圍不斷擴大,目前已達153個。根據外交部門的統計,截至7月11日,持普通護照中國公民可以享受入境便利化待遇的國家和地區,已經增加到了65個。
包括10個可互免普通護照簽證、16個單方面允許中國公民免簽入境、39個單方面允許中國公民辦理落地簽證。歐洲的塞爾維亞、黑山等也開始對華免簽證。
到目前為止,中國因私有效普通護照持有量已經達到1.2億本。
也就是說,這樣的數據占據全國整體人數的十四分之一。但也意味著90%的中國人還沒有進入出境游市場。出境旅游市場依然潛力巨大。
“新一線”崛起:
無需再去大城市辦簽證和出發慣例上,上海、北京、廣州是中國三大出境旅游大城市,由于經濟的原因,國內出境旅游的絕大部分人數都集中在北上廣。但隨著全國整體經濟的發展,“新一線”城市為出境旅游市場貢獻了最大的新客群,他們的消費能力已經比肩一線城市。
根據攜程上半年百萬規模的出境自由行、跟團游的服務人數,報告整理了“2017年上半年前20大出境旅游出發城市”: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深圳、杭州、南京、武漢、天津、重慶、廈門、長沙、昆明、西安、沈陽、哈爾濱、南寧、福州、青島、寧波。
出境旅游人數前20個城市與往年同期相比,前三個毫無疑問沒有任何變化——北上廣,去年第6名的成都上升到第4名。
深圳下降一名排名第5。其他上升的城市還包括武漢(第9名上升到第8名)、長沙(第13名上上升到12名)、昆明(第16名上升到13名)、哈爾濱、南寧等。
哪些城市的市民平均花費最高?
國家旅游局信息:“上半年消費旅游城市”分別是:蘇州、北京、上海、貴陽、沈陽、西安、長春、大連、青島、溫州、濟南、鄭州、昆明、無錫、寧波、合肥、福州、哈爾濱、南京、杭州。江蘇蘇州以7123元位居第一。北京以6778元排名第二,上海6760元緊隨北京位居第三。第四至第十名則基本上被二線城市占據,包括貴陽、沈陽、西安、長春、大連、青島、溫州。江浙富裕城市、北方老牌工業城市、西部核心城市都進入出境游消費力榜單。
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出的數據分析,進入前20名的城市中,除了一線城市,其他可以稱為出境游市場的“準一線”,增長速度高、消費能力高,大部分城市每年的出境旅游人次都達到100-200萬。隨著國際航班、簽證中心的新增,市民不再需要去大城市辦證和出發了。準一線的城市旅游消費群體不斷提高,加上這些均一線城市的經濟不斷提高,旅行社的布局方向也向著這些新興的“準一線”
城市發展。
中國人出境游喜歡去哪里?
從中國旅游研究院給出的數據可以看到,上半年,最受中國游客歡迎的目的地國家分別為:泰國、日本、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美國、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澳大利亞、柬埔寨、馬爾代夫、意大利、德國、阿聯酋、埃及、英國、斯里蘭卡、俄羅斯、法國。
中國游客更傾向于赴亞洲城市觀光,前往亞洲周邊的海島度假。雖然赴歐旅游的人數在逐漸增高,但是任由占據三分之二的中國出境游客選擇亞洲等周邊國家。從旅游數據上來看,泰國仍然以絕對的優勢占據亞洲第一旅游國的位置,成為中國游客最大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國家。某一家旅行社透露,泰國游人數單月最高超過5萬人次。據泰國國家旅游局統計,今年1-5月份,赴泰旅游的中國內地游客人數突破380萬人次。全年可望超過900萬人次,預計為泰國旅游帶來約5000億泰銖的收入。
而今年下降人數最多的國家便就是大家熟知的韓國,從去年的第二名已經滑落到了第四名。從今年的三月中旬以來,赴韓旅游基本屬于停滯狀態。2016年我國赴韓國人數超過806.77萬人次,接近韓國入境市場規模一半。3月起赴韓人數銳減幅度高達60%,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赴韓國的中國旅客人數銳減40.97%至225.3萬人次,減少了156萬人次。
而日本和新加坡卻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今年。日本超過韓國排名第二,據當地旅游部門統計,上半年中國赴日本人數超過328.17萬人次,同比增長6.67%。簽證放寬的澳大利亞也位居第十名,取代馬爾代夫。
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也迎來了更多中國游客,攜程接到的相關簽證申請數量都大幅增長。菲律賓旅游部門預計全年中國赴菲旅游人次將突破100萬,超過美國成為菲律賓第二大客源國。
從數據上來看,中國大陸赴歐旅游的上升趨勢有所緩解,有些地方還呈現下跌趨勢,而“老字號”歐洲地段還是呈現上升趨勢的。而且,今年則引領出境游增長。意大利、德國、英國、法國的排名明顯上升。中國旅游研究院和其他媒體、行業平臺所給出的數據顯示,2017上半年中國赴歐洲旅游同比實現了65%的增長。預計今年中國赴歐洲旅游規模將達550萬人次,規模僅次于東南亞和東亞。
中國研究院給出的數據中發現,中國大陸的游客越來越傾向于去更便利、更安全穩定、更熱情友好的目的地。
城市榜、海島榜:人們的深度旅游已經占據絕大多數,走馬觀花式的游玩逐漸被淘汰。
城市和海島是中國大陸人們旅游的兩大內別。而且與以前傳統游客相對比來看,現在的游客更喜歡花更多的時間在一個地方長久的體驗,深入了解,深度旅游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報告發布了上半年最受歡迎的十大出境游目的地城市:曼谷、新加坡、香港、東京、臺北、首爾、大阪、吉隆坡、華盛頓、澳門。相比去年同期,首爾由第二名下跌到第六名,東京由第六名上升到第四名。香港排名第三保持不變,臺北由第四名下跌到第五名。
海島旅游占據出國旅游整體數據的三成。從網上各大平臺用戶采集數據上來看,前十大海島目的地是:普吉島、巴厘島、長灘島、沙巴、芽莊、沖繩、馬爾代夫、甲米、塞班島、蘇梅島。普吉島繼續保持最受中國游客歡迎的境外海島,人氣增長最大的是菲律賓長灘島、馬來西亞沙巴、越南芽莊,三大東南亞海島在2017年獲得中國游客追捧。以芽莊為例,攜程上半年組織的游客增長了52%。
絕大多數中國游客的言行大方得體現在的游客絕大部分人都喜歡而熟練的使用移動終端在網上進行發布和分享自己在旅游過程中的快樂和點點滴滴,并且穿插在其中的一些點評。業內媒體根據用戶線上用戶體驗評分數據上來看,上半年,旅游者給旅行社打分基本上是在4.6分左右(滿分5分)。
如果以100分為最高分支那么,旅游的情感愉快指數為90分以上,95分是近幾年的峰值。從群體看,朋友出游要比家庭或者情侶出游的幸福指數要高很多,如果來排名的話,基本上是按照朋友、情侶、家庭。從吃住行等旅游要素看,領隊服務的點評分最高,平均超過4.6分,導游講解和交通線路,住宿、餐食的點評分相對較低。
按照中國旅游總局,國家出版社,百分之就是的領隊認為,今年上半年的國內出國旅游的文明系數是在逐漸上升的,并且得到了,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認可和改觀。大部分中國游客文明素養并不比其他國家的人差。調查發現,上半年組織的出境游客,并沒有出現嚴重的不文明事件,絕大多數中國游客的言行大方得體,發生惡性事件的情況非常少見。